明秀
【注释】江村:指作者的家乡。史:这里泛指画作。次:排列,次序。客:客人。山瓶:即“山瓢”,一种陶制的酒器。踏月沽:乘着月光去沽酒。犹记:记得。春社:古代乡村中每年二月、八月两度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人们会到田间祭神,称为“社”。骑牛自写醉归图:骑着一头牛回家,自己画了一幅醉酒归来图。 【赏析】《江村为俞隐君画史》一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江村里相聚的情景。诗人首先描写了江村的景色
寄勾溪 故人久病寒无毡,明月弄影箕山泉。 自搔白发向天笑,开过黄花对雨眠。 海底珊瑚不乏树,床头琼琚知有篇。 栩然昨夜入吾梦,握手柴门落日边。 注释: 1. 久病:指疾病缠身。 2. 寒无毡:形容疾病使人身体虚弱,没有毡毯保暖。 3. 明月弄影:月亮在水中映出影子。 4. 箕山:指箕星照耀的地方,古人认为这里是仙人居住的地方。 5. 开过:盛开。 6. 珊瑚树:珊瑚是一种珍贵的宝石,也指珊瑚礁。
【注释】 垂老犹疑宝掌翁 :垂老,垂老的年岁;疑,怀疑;宝掌翁,即指和尚。 一龛枯坐万山中 :龛,小佛龛;一龛,一个佛龛。 闭门不管春来去 :春,春天;来,来到;去,离开。 芳草满阶栖落红 :芳草,长在台阶上的野草;栖落红,落了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烟霞寺一位百岁的老僧。诗中通过描写老僧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表现老僧的清高和超脱世俗的闲适生活,也反映出人们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注释】 过:路过。孙山人:指唐代诗人孙华,字孟文,号山人。 寒沙:冷清的沙子。处士:有才能而隐居的人。茅屋:茅草做的屋子。青山:青翠的山。燕子:指候鸟,每年春天从寒冷的地方飞回北方,所以叫“归来”;这里借指春天来临。寒食雨:寒食节这天下雨。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天,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也就是春分前一二日。野棠花:即棠梨树。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写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相生,意境优美。
这是一首描写西岩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全诗共四句,每一句都描绘了西岩夏日独特的风景和气息。 第一句“山盘春雨中”,描述了春天的雨落在山峦之上,形成了一幅山水相映的美丽画卷。这里的“盘”字形象地描绘了山峦的形状,仿佛是一个巨大的盘子。 第二句“笋味殊胜肉”,则是对西岩夏日竹笋味道的描述。笋子的味道被比作胜过猪肉的味道,这表达了人们对西岩夏天美味竹笋的喜爱。 第三句“数日不窥园”
临终诗 表达对生命眷恋与死亡恐惧 1. 前言 - 诗歌创作背景 - 诗人生平简介 - 诗歌主题概述 2. 第一段内容 - 小床前夜灯花结 - 雨中照浮生之影 3. 第二段内容 - 笑浮生之灭瞬间 - 生死循环哲思 4. 第三段内容 - 人生无常感慨 - 对死亡恐惧心理 5. 第四段内容 - 生命意义探讨 - 面对死亡态度 6. 结语 - 诗歌主题重申 - 对人生哲学思考总结
【注释】遣兴:即兴之作,抒发感情。度虚屏:穿过屏风。小坐池边:坐在一旁的池边休息。眼自醒:眼中自然清醒,意指诗人从春日的闲适中解脱出来,开始过夏天的生活了。浑入夏:不知不觉地进入夏天。青虫:蚕蛾。无力堕槐庭:无力落在地上的桑树。 【赏析】这是一首即兴之作。首句“白云流水度虚屏”,意思是说,在屏风前坐着的时候,看到窗外那流云和飞瀑。这两句是写景。第二句“小坐池边眼自醒”,意思是说,我坐下来休息一下
注释:墨山扇图 远屿孤烟起,林亭落日虚。 青山半江影,竹里照残书。 译文: 远在的岛屿上,孤零零的烟雾升起,树林中的亭子映衬着落日的影子。 青山半隐于江中的影子,竹林间隐约可见残缺的书卷。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古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山水、烟云、树木和竹影等自然元素融入其中,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之情
过孙山人故居 其二 歌残桂树小山空,野鹤孤栖自一丛。 万里中原归不得,空馀长剑卧秋风。 注释与赏析 1. 歌残桂树小山空:歌声渐落,桂花已凋,小山显得空旷寂寥。 2. 野鹤孤栖自一丛:孤独的野鹤栖息在稀疏的树林中,形象生动。 3. 万里中原归不得:无法回到遥远的中原(指故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4. 空馀长剑卧秋风:只留下一把长剑,静静躺在秋风中,象征着诗人的孤独和遗世独立。
碧空先辈挽诗 独听钟声坐夜阑,袈裟何处问丰干。 浮云忽灭心灯在,一树梅花月影寒。 注释: 碧空先辈挽诗:碧空,天空,这里指代诗的作者(即“先辈”);挽诗,哀悼死者所写的诗文;独听钟声坐夜阑:独自一人静坐在夜晚时分聆听钟声;袈裟何处问丰干:询问哪里能找到僧人丰干的袈裟;浮云忽灭心灯在:突然之间,浮云消散,心中的灯亮了起来;一树梅花月影寒:一枝梅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冷。 译文: 独自聆听着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