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秀
【注释】 1.深竹:指竹林。转渔沙:形容竹子郁郁葱葱,好像转过渔塘一样。嘉:美好,好。 2.过雨:春雨过后。轩窗:有雕花的窗户。来:来到。燕子:这里代指春天的使者——喜鹊。 3.宿麦:已经收割了的麦子。鸣雉:野鸡在田野里叫。墙下:屋檐下。柔桑:嫩桑叶。欲乳鸦:好像小乌鸦要吃桑叶一样。 4.闾里:村庄。淳:朴实。耕读:耕种与读书。在:在这里。田家:农民的住处。 【赏析】 这首五律诗是写春日景色的
诗句:竹里虚亭锁翠微,摊书遮眼思依依。落霞已受枯桐诮,聚雪仍招死草讥。桑户雨晴蚕欲茧,柳塘风暖燕初飞。织成五色寒机锦,借问谁能补衮衣。 译文:竹林深处的虚亭被翠绿的山峰所环绕,我摊开书籍,眼睛因阅读而有些疲惫,思绪却无法平静。落日余晖映照出一片凄美的晚霞,似乎也在指责那些枯萎的梧桐树。积雪覆盖的小丘和死去的草本在冬日显得尤为凄凉。春日的桑户传来雨水初晴时蚕宝宝吐丝结茧的消息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访夏云山 - 这是一句诗题,表明作者打算访问名为夏云山的地方。"访"表示探访或访问,"云山"则是指代某个具体的地方。整句诗的意思是作者将要前去访问名为“夏云山”的某个地方。 2. 云山老翁住南村 - 描述了云山的老翁居住在南边的村庄。"云山"可能指的是一个自然景观,而“老翁”则可能指一个上了年纪的人物。这句话描绘了一幅乡村景象,老翁居住在这个宁静的自然之中。 3.
寄九杞先生 两句三年报已成,杞泉凉月照人清。 九华芝草高踪在,千里冥鸿病眼明。 野墅柴门香稻熟,渔村江树晚山晴。 诗句释义与赏析: 两句三年报已成,杞泉凉月照人清 - 描述诗人与九杞先生的书信往来经过三年终于得到回应,期间的辛勤努力和等待最终得到回报,同时通过“杞泉”和“凉月”这两个自然景观,表达了环境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清凉。 九华芝草高踪在,千里冥鸿病眼明 -
【注释】: 1. 中秋泛澉溆湖董萝石许东山朱西村陈勾溪许九杞孙太白沈紫峡同赋:中秋节时,泛舟在澉溆湖上游览,与董萝石、许东山等人一起赏月。 2. 百年沧海上:指人的生命短暂,如同沧海中的浮萍。 3. 钓竿袅袅拂珊瑚:形容钓鱼竿随风摇曳,仿佛拂动珊瑚。 4. 前峰吹笛月在水:指前峰的山峰上有人吹笛,月亮在水中闪烁。 5. 中流放歌秋满湖:指在湖中流放歌声,秋天的景色满溢湖面。 6. 夜静鱼龙回浦溆
中秋泛湖 寺前湖水清如镜,不与游人照白头。 岂独尊前千顷月,更怜笛里满湖秋。 蘋花洗盏香堪把,荷叶拂衣凉未收。 此夜潇湘洞庭上,放歌谁得坐轻舟。 注释: - 中秋泛湖:在中秋时节游览湖畔。 - 寺前:指寺庙前的湖水,通常比较清澈。 - 不与游人照白头:意为湖水清澈透明到让人无法看到自己的白发。 - 尊前:即酒席前的酒杯,尊是古代一种饮酒的器具。 - 千顷月:意味着月亮照耀了整片湖面。 -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第一句:“满地云山皆幻住”,意指四周的山峦和云雾仿佛是虚幻的景象,常驻不移。这里的“幻住”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随遇而安的禅意。 - 第二句:“此心若了始为僧”,意味着只有当一个人的内心达到某种境界或觉悟时,才真正成为僧人。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修行和悟道的深刻理解。 - 第三句:“草茅径仄须扶杖”,描述了在草草丛生的小路旁边,由于地势不平,需要用手杖来辅助行走
南奔北走家何在,七里滩前许剑来。 南逃北逃,我的家人在哪里?我在七里滩前许下剑来。 厓海夜寒惟月上,冬青树老又花开。 夜深海边,只有月光照耀;冬青树老,又开满了花。 侧身天地聊晞发,怅望江山独把杯。 我斜着身子倚天靠地,只是对着江天发发呆,看着江山独自喝酒。 一掬当年知已泪,秋风洒尽下西台。 我捧起当年与知己的泪水,被秋风洒尽后,只能落荒而逃,逃离到西边的高台上。 赏析:
【注释】 1. 睡起长年报水程:指诗人在梦中醒来,看到长江的水道。水程,水路。 2. 江花无数傍船明:江面上的鲜花映照着船只,使得船只显得格外明亮。 3. 汉阳人语舟横渡:汉阳的人在说话,船正在横渡长江。 4. 夏口鸡鸣月近城:夏口的人们在鸡叫的时候,月亮已经接近了城墙。 5. 寂寞阵图诸葛计:诸葛亮曾用“寂寞阵图”来比喻自己的智谋,这里用来形容诗人自己独立作战的情景。 6. 支离心事杜鹃行
绝句 人坐秋树下,月在秋树上。苦吟落叶空,瘦影自相向。 译文: 人静坐在秋天的树下,月亮高挂在枝头的树梢上。我苦苦吟诵着那飘落的叶子,只见一片片落叶在空中飘散,而我的瘦弱身影却与它们相互映照。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秋夜图景。诗人选取了“人”和“月”作为主体,通过对这两种元素的描述,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美好。首句“人坐秋树下”,描绘出一个人坐在秋天的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