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咸杰
【注释】 ①偈颂六十五首:唐代玄奘大师为纪念其从西天取经归来后,在长安大慈恩寺译出《大般若经》而作的赞颂诗。 ②满目纷纷呈瑞雪:指降下纷飞的大雪。纷纷:众多貌。 ③谁辨别:谁能分辨出来。 ④文殊:即文殊师利菩萨,佛教中以智慧著称的大菩萨。 ⑤普贤:即普贤菩萨,佛教中以行施闻名的大菩萨。 ⑥顿:一下子。 ⑦失却:失去。 ⑧瞥(piē):一瞥之间。 ⑨庭际:庭院里。 ⑩底:至,到。 【赏析】
这首诗的翻译是: 天上的月亮是满的,人间的月亮却只有半边。敲锣打鼓升堂办案,处理旧案公正无私。车不能乱推,事情没有冤枉的断送。 注释解释: 1. 偈颂六十五首 其十二:这是一首关于理案公正无私的诗,共有六十五首。 2. 天上月圆:比喻法官或官员在处理案件时应当公正无私,不偏袒任何一方。 3. 人间月半:指人间的法官或官员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做到完全公正,就像月亮有阴面一样。 4. 槌鼓升堂
注释: 少室山单传一脉,僧尼皆为衲僧。 碓臼生花、驴鸣狗吠,都是人间的声响。 厕坑筹子念诵摩诃经,惊醒了法身无处躲藏。 无处躲藏的法身啊,你又能怎样呢?我行走在荒草之中,你又进入深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禅宗修行者在世俗世界中的生活状态。诗中通过描述和尚们生活的环境(少室山、碓臼、驴鸣狗吠等),以及他们在世俗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念诵摩诃经、惊觉法身无处躲藏、行走在荒草之中、进入深村等)
注释:在安静的地方可以跳得出来,在喧哗的地方可以横着身体。 闹浩浩处挨得行,静悄悄处堪驻足。 译文:在喧闹的地方可以行走自如,在安静的角落能停下脚步。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比来描绘两种不同的环境,一种是喧嚣热闹的地方,另一种是宁静祥和的地方。作者用“静悄悄处堪驻足”来形容后者,表达了对宁静环境的向往和喜爱。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即在喧嚣中保持冷静,在平静中寻找安宁
这首诗是佛教中的偈颂,通常用于诵读和冥想。以下是对每句诗的逐词释义和注释: 1. 有句无句: -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哲学上的存在状态,即虽然表面上有语言或文字的描述(句),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意义或内容(无句)。这是一种对言语与真实之间关系的探讨。 2. 如藤倚树: - 这比喻了某种依附或依赖的关系,就像藤蔓紧紧地缠绕在树上一样,没有自主性。这可能是在描述一种精神上的依赖或束缚。 3.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描述了六月十五日祝圣升堂的场景。 第一句“今朝六月十五,祝圣升堂击鼓”描绘了在六月十五日这个特殊的日子,人们纷纷前来祝圣,并在升堂时击鼓庆祝。 第二句“木童火里吹笙,石女云中作舞”则描绘了在火炉边吹笙,以及在云中跳舞的奇异景象。 第三句“也大奇,也大奇,天无四壁,地绝八维。”表达了对这种奇异景象的惊讶和赞叹。这里使用了“也大奇”来形容这种场面的奇特和不寻常。
诗句释义: - 一进一退,一动一静,须信那伽常在定。 - “一进一退”表示一种策略或行动的灵活变换。 - “一动一静”描绘了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状态。 - “须信那伽常在定”中的“那伽”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存在或者概念。这句话的意思是,这种策略或行动的灵活性是始终存在的,并且总是能够保持平衡。 - 一擒一纵,一杀一活,四方八面活鱍鱍。 - “一擒一纵”意味着用不同的方法来达到同一个目的。 -
【注释】 送:送别。璘(lín):人名。首座:僧职之一,住寺的主持者。定水:指禅宗。 【译文】 棒打留下一条痕,一耳光一掌血痕。 不是向上机关,也不是单传妙诀。 佛祖见了皱眉头,妖魔闻之胆都折了。 建立此纲宗,当阳贵直截。 你侍奉我十年,气宇迥超绝。 随随便便斫方圆,初不泥唇舌。 青天霹雳轰,风云会时节。 行看定水起波涛,始信来源出处高。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赠别其友王璘的一首送别诗
【注释】 久雨:连日的雨。忽晴:忽然天晴。 天清地宁:天气晴朗,大地安宁。这是对雨过天晴、万物复苏景象的描绘。 寒山:佛典中,寒山子是拾得(即济公)的朋友,他喜欢打掌击掌,故称寒山抚掌。这里指诗人自己。 拾得:佛典中的一位僧人,他喜欢在山野间行走,所以叫拾得。 恁么:这样。会得:懂得、领会。 旱地:干旱的土地。遭钉:被钉子钉住。比喻被剥夺了自由。 赏析:
注释:云雾散开群山千重,木叶落下一枝分明。 虽然我们相见却无事,你不来我依然会惦记你。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第一句“云开千嶂出”,描绘了云雾散开后的景象,群山万壑一览无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豁然开朗和愉悦之情。第二句“木落一枝分”,则以落叶为引子,引出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相见又无事,不来还忆君”,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深深的怀念与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