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立秋》。全诗共八句,每四句为一组。下面是对这组诗歌的逐句解释: 第一组:日月如川流,去矣不复回。 - 注释: “川流”比喻日月运行不息,如同水流一样自然而连续。“去矣不复回”表达了岁月无情,时间不会倒流,一去不复还的意思。 - 赏析: 通过对比自然界的日月流转和人生的短暂,表达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第二组:万物各有营,荣悴更相催。 - 注释: “营”指经营、努力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最后给出示例。然后浏览选项,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此题要求学生结合注释,从诗歌的三方面进行赏析。 【答案】 译文:西山之水奔腾而来,天地间一片浩渺。巨野横流浩无际,大风吹动浪花翻腾,波涛汹涌。长风蹙浪鳞甲生
【赏析】 这是一首感怀诗。作者在秋天,面对萧瑟的秋风,不禁感慨时光易逝,岁月不饶人。诗人在感叹中也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即使贫穷、寂寞,也要追求内心的满足。全诗语言平实,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审美观。 首二句写秋日的到来,时间的流逝是不可抗拒的,就像秋风一样。“岁月不相饶,秋风飒巳至。”这一句用“秋风”比喻时间,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深秋季节的到来。秋风的到来
诗中描述了一个关于自然景观的诗意画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下面将对该诗逐一解析: “总道西溪画不如”表达了一种普遍的偏见,即有人认为西溪的自然风光无法与画作相比。然而,“岂知造物用功夫”则揭示了这种误解的根源在于人们未能真正理解自然之美的真正价值。这里的“造物”指的是自然的创造者,“用功夫”则意味着自然在塑造世界时所投入的辛勤与智慧。
过蓨县董大夫庙 汉朝元不用真儒,岂信忠嘉益帝图。 贾谊长沙晁错死,不须独恨老江都。 注释与赏析: - 注释: 1. 汉朝元不用真儒:表明在汉朝时期朝廷并未重视真实有才能的儒家学者。 2. 岂信忠嘉益帝图:怀疑忠诚和贤能是否有助于皇帝的治国计划。 3. 贾谊长沙晁错死:提及汉朝著名文人贾谊(长沙)和晁错的不幸逝世。 4. 不须独恨老江都
【注释】 长风忽落青林端:长风吹过,落叶纷纷落在林子尽头。 太阴盘礴乱天序:月亮的阴影在天空中盘旋,扰乱了正常的天象运行。 推书扑笔成长叹:把书推倒,把笔扔在地上,叹息不已。 美人何许媚幽独:美人在哪里呢?她独自美丽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使我不见心无欢:我见不到她,心中没有喜悦。 颇闻隐居诵庄屈:听说他隐居在深山之中,诵读《庄子》和屈原的作品。 篷窗坐拥尘编残:用蓬草编织的窗帘,坐在里面
扈从车驾至荆山 海上飞来碧玉峰,瑶林琪树更青葱。 参差楼观浮云表,颠倒山光落镜中。 侍从有臣司碧落,笑谈无处不清风。 好分灵沼为膏泽,乞与人间作岁丰。 【注释】 1. 扈从:随从,跟随。 2. 车驾:皇帝的车驾。 3. 荆山:地名,位于今中国湖北省。 4. 海上飞来:形容山峰高耸入云,如同从海上升腾而来。 5. 碧玉峰:形容山峰如碧玉般美丽。 6. 瑶林琪树:指美丽的树林,瑶、琪都是美玉的意思
【注释】 西溪:在苏州城西北。三绝:指西施、王献之和陆龟蒙,这里借指西溪的美景。玉鉴:美玉制成的镜子。天光:天空中的月光。占断:独占。人间六月凉:指夏至过后,天气凉爽,暑气全消,人们感到舒适愉快。受用:享受,喜爱。藕花香:荷花的香味。 【赏析】 这首诗以“留题”开篇,点出留题的目的,即写西溪美景。诗中“谁开玉鉴泻天光”、“占断人间六月凉”两句,是说谁有如此好眼力,竟把天镜似的明月照到西溪来
【注释】 波光:水面上的光线。湛碧:清澈的蓝色。 冷无痕:没有一点痕迹;形容水的透明。眇眇(miǎo miao):隐隐约约。縠纹:波纹。朝过疏雨:早晨的细雨。飞云:飘动的白云。 【赏析】 这是描写西湖春雨景色的诗句,表现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全诗写景状物细致入微,生动传神。首句写西湖水色,“波光湛碧”是说湖水像宝石一样蓝而透亮。次句写湖上轻风拂来,荡起层层波纹,用笔细腻而准确
【注释】 1. 平陆:平坦的陆地。 2. 温风:暖风。 3. 雪半消:雪融化了一半。 4. 孤烟:炊烟。 5. 篱落:栅栏、篱笆。 6. 墟:集市。 7. 林皋:山林和水边。 8. 时有:偶尔。 9. 衔堕樵:鸟嘴里叼着柴火。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农村田园生活的小令,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朴实无华。首句“平陆温风雪半消”,描绘了一幅初春田野的图画。接着,“孤烟篱落隔溪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