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昂若
逐句释义及赏析: 1. 壬申春,国难有感: - 诗句解释:在壬申年的春天,国家正面临着困难和挑战。 - 关键词注释:壬申,天干地支之一,表示年或月;春,季节名,这里指春天。 2. 国难将临俗子忙: - 诗句解释:国家危机即将来临,普通人感到惊慌和忙碌。 - 关键词注释:国难,国家面临的问题或灾难;俗子,普通百姓;忙,焦虑不安、急于处理事务。 3. 探消问息色仓皇: - 诗句解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分析诗的“形式”特点和思想内容,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第一联:“钱财日日付东风,弄到民贫国亦穷。”。“日日”指天天;“金钱”指财富、财物;“付”是给予、赠予的意思;“东风”指春天的暖风,也比喻时势、形势、机会;这两句的意思是:金钱天天给予,使得民不聊生,国家也走向穷困。 第二联:“矮鬼连朝烧更杀
【解析】 “疾如行蚁上南柯,一发千军起怒波”一句中,“疾如行蚁”比喻吴佩孚的急进;“上南柯”比喻吴佩孚进入梦乡。所以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吴佩孚像蚂蚁一样迅速行动起来,一觉醒来后,已经发动了对北方的进攻。 【答案】 译文: 你如同蚂蚁般急速行动起来,发起对北方的进攻。 赏析: 此诗为诗人步韵作的咏怀诗,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诗人在诗的前两句,用比喻、夸张的艺术手法
注释: 1. 壬申:这里指1922年(壬申年),吴佩孚被驱逐出北京后的隐居地。 2. 沪报:上海的报纸。 3. 吴佩孚蛰居故乡:吴佩孚退隐回到他的老家。 4. 触景生情:看到眼前的景色,就会引起某种情感或回忆。 5. 时局:当前的形势或局势。 6. 咏诗八章:写这首诗。 7. 足徵:足以证明。 8. 原韵:按照原诗的韵律和节奏来创作。 9. 消遣:娱乐、消遣。 赏析: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赏析这首诗的意境。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句进行理解分析即可。“连朝炮火溯从前,屈指逾时已七年”的意思是说,连天炮火追溯着从前,屈指算来已有七年之久。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不安、人民生活艰难困苦的感慨。“变故人生何所恃,恃斯白日与青天”的意思是说,在这乱世之中,人们的命运如同变幻莫测的风云,无所依靠;唯有依赖这美好的阳光和天空
【注释】 章母:作者的母亲。孟母:战国时齐国人,以教子有法而著称。贤:贤德。绵绵:连绵不断。今:如今。悼:哀悼。词翰:诗词文章。锦笺:精美的丝织品,比喻书信、诗稿等。 【赏析】 《章孝标墓志铭》云:“吾家自齐梁以来,世为名族,居官甚盛,然皆不治生事,惟务读书。……孝标年十二,能属文,其于书学,亦颇精审。”可见作者自幼好学,少年时就很有才华。 “章母真同孟母贤”
壬申春,国难有感 壬申:指壬戌年春季。 国难:指国家遭受危难。 感:有所感触,有所触动。 既称天下已为公,何得如斯看不空:既然已经称帝,为什么还要这样看待事物? 既已登临天下之巅,为何还要这样看待世界? 争地争城劳尽力,杀人盈野痛无穷:为了争夺土地和城池而付出巨大努力,杀人无数,使大地布满了血腥之气。 争夺土地和城池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杀人无数,使大地布满了血腥之气。 注释1: 既称天下已为公
【注释】 1.延陵淑德:指吴国太夫人(孙权之母)。2.适全城:指吴国太夫人去世。3.屈指:屈,弯曲;屈指,即屈指可数的意思。4.游仙:指成仙飞升。5.香雪腊梅:用梅花的香气来比喻哀悼之情。6.驾輀:古代丧葬用的车子。7.瘗玉:埋葬死者遗体。8.今辰:今天的日子。【赏析】 这首诗是悼念吴国太夫人而作的四首挽诗之一,其内容大意如下: 吴国太夫人去世已经两年了
赵伯母张太夫人成主之期赋诗三章 年逾七秩返长空,灵墓前年葬邑东。 回溯太君多懿德,愧无椽笔辟幽衷。 注释: 年逾七秩:年龄超过了七十岁。 返长空:回到天空(比喻回到了人间)。 灵墓:指已故的母亲的墓地,坟墓。 回溯太君:回想母亲(太君是敬称母亲的词)的美德。 愧无椽笔辟幽衷:惭愧没有才能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只能以诗文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辟,通“譬”,用。) 赏析:
季伯母范太夫人驾輀之期漫成七绝 【注释】 季伯母:对母亲的敬称。范太夫人:范氏的嫡母,丈夫的母亲。驾輀:古代丧事中的一种车,用以载运死者遗骨。漫成:随意写成。 吊奠刚逢秋仲天,木樨香满祭筵前。 【注释】 吊(diào悼)奠:慰问死者的家属并祭奠死者。仲:农历九月,秋季的第二个月。木樨:桂花。祭筵:设祭于灵位之前。 音容宛在犹如昨,耿耿灵光耀九泉。 【注释】 音容:指声音容貌。宛在:仿佛还在。如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