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朋说
止斋吟 知止于至善,修身止用诚。 五伦止此定,明德日新民。 注释:知道什么是最好的是止善,修养自己的德行是止用诚。 在五伦中确定这个原则,每天让明德影响和教育百姓。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修身理念。他认为,只有知道什么是最好的,才能做到最好的自己。因此,他主张通过修养自己的德行来达到止善的目的。在五伦中确定这个原则,即诚实、忠诚、孝顺、仁爱、礼义,每天用这种道德观念去影响和教育百姓
【注释】: 1. 唐文宗(809年—842年),唐穆宗第五子,唐敬宗、唐文宗两朝皇帝。 2. 贤良策举:指科举考试中以“贤良”为题的策问。 3. 刘蕡:唐文宗时期进士及第者。 4. 报献:即进献。 5. 比伦:比类,比较。 6. 李邵:即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号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 7. 甘露:唐文宗皇后王氏所生之子李宁,封广平郡王。 8. 金门:金吾卫之门户
石晋尊夷取帝华,如何两世覆邦家。 杀胡林下天还报,剖腹盐心归帝羓。 注释与赏析: - 石晋尊夷取帝华:指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他通过政变篡夺后周的政权,建立了宋朝。尊夷表示尊崇和尊敬。 - 如何两世覆邦家:暗示了宋朝如何在短短几十年内就颠覆了五代十国的乱世,重建了一个稳定的国家。 - 杀胡林下天还报:暗指宋朝在消灭契丹(辽)的过程中,如在“杀胡林”下进行的军事行动最终得到了回报或者报应。 -
注释: 五季:指五代(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前蜀)时期。冯道:五代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曾任中书侍郎等职。历代成规知谨守:历代的规章制度,知道要谨慎遵守。五朝八姓:指五代时期的八家姓氏。改辞易面何无耻:改变了自己的话语和面孔,难道是不知羞耻吗?视古夷齐不愧心:看古代的伯夷和叔齐(商末孤竹君长子),他们的心无愧色。夷:伯夷;齐:叔齐。夷齐是商末孤竹君之子,他们二人为兄弟,在武王灭商后,不愿臣服于周
【注释】: 唐文宗(唐代第八位皇帝李昂) 耻为凡主冀明良,摈出贤才事可伤。 若用刘蕡救时策,何须醇酒烂霞觞。 【赏析】: “耻为凡主冀明良”,表明文宗自认为是明君,但因不能重用人才而感到羞耻。这里的“冀”是希望的意思,表示文宗对贤能之人的向往。然而,由于他不能识别贤才,反而将他们排挤出朝廷,这无疑让文宗感到十分痛心。 “若用刘蕡救时策,何须醇酒烂霞觞”,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讽刺和无奈
在解析这首诗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其历史背景。唐穆宗是唐朝的第七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发生了一些政治和健康问题。根据历史记载,唐穆宗晚年沉迷于道教,追求长生不老之药,这导致了他心智上的昏庸和决策上的失误。 诗句原文与翻译 燥发金丹柳泌诛,长生妙药已成虚。 - 解读:这里“燥发”指的是唐穆宗因追求长生不老而急于求成的心态;“金丹”通常指代炼制的药物或法术,暗喻了唐穆宗试图通过炼丹来延年益寿的尝试
【注释】 歇后宰相:唐代宰相的别称。歇后,即藏头露尾。何志诚自量,自己衡量自己。何:代词,指何人?志诚:名字。 觊窦:窥视孔穴。穿窬(qú):挖墙洞、爬屋檐偷东西。穿:通“钻”。窬:通“逾”,越出墙壁。对尔:对你(何志诚)说。宁无愧赧情:岂没有羞愧之情。宁:哪能;岂能。宁:助词,表反问语气。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与友人何志诚的一次对话中所作的一首诗。诗中作者通过朋友之口
【注释】: 五季梁主:指梁武帝萧衍,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他篡位后,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梁朝一度出现了繁荣景象,但是最终因为内部腐败、外部威胁等原因导致了灭亡。弑君杀父乱纲常:梁武帝萧衍杀害了自己的父亲和儿子,这种行为被认为是违反了纲常伦理。弟戮其兄促灭亡:梁武帝的弟弟萧正德杀死了自己的兄长萧衍,这进一步加速了梁朝的灭亡。上下交征仁义绝
注释: 五季石晋:指的是五代十国时期,石晋的建立者石敬瑭。 父礼契丹输左衽,尊夷割地表称臣:石敬瑭向契丹进贡,表示尊重契丹的文化,割让土地和人口作为臣服的象征。 降戎借势冠裳倒,万古春秋一罪人:石敬瑭投降了辽朝,借用了辽朝的力量,颠倒了中原的秩序,成为了历史上被后世称为“罪人”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石敬瑭的评价,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的前两句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叹宦官专权、讽刺奸佞得志的讽谕诗。诗中用“教党愚君”“他年类灭”等句,指出了宦官乱政、奸臣当道的危害。全诗采用对比手法,揭露和讽刺了当时朝野上下的腐败黑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答案】 译文:手握兵权,定下谋略,独自掌权,掌握朝政。天子门生,任凭他任意劫夺。教导君主,愚昧到什么地步?他年必成大患,是谁的过错? 注释:①唐阉宦:指唐代宦官专权的历史(唐宣宗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