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行海
【注释】 花透香:指花瓣上留有宿雨的清香。须宿雨干:必须等隔夜的宿雨干了才能散发出香气。柳飘晴絮:柳枝上飘落着春天的柳絮。春寒:春风带来的寒冷。双飞舞:两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庄周:即庄周(约公元前369-前286),战国时楚国人,道家哲学代表人物之一。他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飞越了天地间,醒来后感到迷惑不解,于是写下《庄子》。梦看:梦中看到。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经过一番风雨之后
青鸟衔着书信遍布海角天涯,香风不返五云车。 可怜夜夜瑶池月,空照蟠桃一树花。 注释:青鸟:传说中能飞的鸟类,常用来传递信息或作为使者的象征。 书:信件。 遍:遍及、到处。 涯:边际。 香风:香气扑鼻的微风。五云车:指仙车(即彩凤所驾之车)。 可怜:可惜。 夜夜:每夜、每个夜晚。 可怜夜夜:形容时间漫长而难熬。 瑶池:神话传说中的仙境。 空:白白地、徒劳无功。 蟠桃:神话传说中的仙果
梅 其二 竹友当年已化龙,松朋久亦受秦封。 此花有味调无鼎,且吐芳心过一冬。 注释: 竹友:比喻梅花,因为竹子和梅花都是岁寒三友之一。 化龙:指化为龙(传说中的神物)。 松朋:指松树的朋友,这里指松树。 秦封:秦朝的封地,这里指的是秦岭一带,古代以秦岭为界,以南属于楚国,以北属于秦国。 调无鼎:调味不用鼎。 芳心:花朵散发的香气。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诗,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注释与赏析: 有怀 燕无消息雁都回,三叠阳关笛更哀。 可惜梅花逢夜雨,一场春怨满苍苔。 译文: 燕子没有一点消息,大雁已经飞回,那三叠的《阳关》曲调更加凄清。可惜那盛开着的梅花在夜雨中凋零了,这一场春怨弥漫在这长满青苔的小路上。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叹春天景色和感慨时光易逝的诗。首句“燕无消息雁都回”写春天来临,但燕子没有消息,而大雁却已经回来了。这里用大雁归来比喻春天的到来
晚兴 其二 塞北风寒雁字稀,群鸦日暮贴云飞。 画船皈后水天碧,隔岸钟声出翠微。 注释:在寒冷的塞北,秋风凛冽,大雁稀少地排成“人”字形南飞,傍晚时分,乌鸦也贴着云层飞翔。画船停泊之后,两岸景色十分美丽,碧波荡漾的水面上,倒映着青山绿树,而远处传来了寺庙里传来的钟声。 赏析:此诗描绘了塞北边塞的秋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首句写塞外天气寒冷,大雁稀少;二句写傍晚时群鸦贴云飞舞;三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时,先要通读全诗,了解全诗内容;然后结合诗句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具体分析。“白头孤客怅难消”,意思是说,我是一位白发的孤独的旅人,惆怅之情难以排遣。“山中蹈华皈来晚”,意思是说我在山中参悟了佛教的华严宗,归家已很晚了。“只有青灯作寂寥”,意思是说,只有一盏青色的灯光陪伴着我,显得有些寂寞。 【答案】 译文:我辞别苏堤第一桥的时候,白发的孤独的旅人惆怅之情难以排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把握和掌握能力。解答此题,既要理解诗歌的大意,又要结合诗句中的关键信息,如“打头风紧”等,进行具体分析。“下缆吴城古树根”,意思是在吴城的古树下系好了船缆;“雁声南去蒹葭响”,意思是听到南边大雁鸣叫的声音,而蒹葭发出的声音也传来了;“灯火家家半掩门”,意思是看到家家户户亮着灯,但有的还只打开了一半。 译文: 我在吴城下系好了船缆,因为风大而有些害怕
注释:柳树下,白色的柳絮随风飞舞如雪一般。柳叶轻拂带起的烟雾也与飞絮一样齐整。湖面波光粼粼,春日温暖,柳树上栖息着流莺,在婉转啼鸣。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将春天的景色和气息表现得淋漓尽致。首句中的“白絮”形象地描绘了柳树的枝叶繁茂,柳絮飘飘洒洒的场景;“随风作雪飞”则进一步描绘了柳絮飘飞的样子,仿佛雪花一样,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注释】①晚兴:傍晚时分的兴致。②烟林:指烟雾笼罩的山林,借代隐逸之地。③夕阳:日落。人散:人已散去。④钓船:钓鱼用的小船。⑤小桥:小巧玲珑的桥梁,借代隐逸的场所。⑥红阑:红色的栏杆。⑦画图:指美丽的山水风景画,借指隐逸之地。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以“晚兴”为题,描绘出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诗人在山中隐居,日暮时独自垂钓,独倚小桥栏杆上,看着眼前美丽的山水风光
注释:江上烽火连天,到处都是战死疆场的战士留下的尘埃和烟雾。凤城是唐朝的京城长安城,这里指长安。这里的景色很美,但是看在眼里却令人伤感,因为春天已经过完了。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看到战乱后长安城的美景而感慨万分的情景。诗人以战争为背景,通过老母亲的眼着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