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文准
【注释】棙子:树名,这里用作人名。伊:我。 【赏析】此诗是一首颂祖师的诗。祖师是禅门的始祖,也是禅宗的鼻祖。禅宗的教义和修行方法,都是祖师所创立的。因此,对祖师的崇敬,就成了禅宗修道者的精神寄托。此诗就是为颂扬祖师而作的。 首句“祖师关棙子”,是说祖师是一位隐逸山林、深居不露面的大德。第二句“幽隐罕人知”,是说这样的隐士,一般人很少知道。第三句“不是悟心者,如何举向伊”
【赏析】 这是一首写山水美景的诗。首句“大道纵横”,是说山间的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次句“触事现成”,是说沿途的景物都显得那样美好,似乎伸手可得,随手可拾。“云开日发”三句,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云雾散去,天空湛蓝;阳光普照,万物复苏;溪流潺潺,群山青翠。此三句以“云”“日”“水”“山”四字为关键意象,勾勒出一幅春光烂漫、生机勃勃的山水画面。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
食时辰,烟火徒劳望四邻。 千里出山云有色,一源投涧水无声。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食时辰,烟火徒劳望四邻。” - 注释: “食时辰”指的是古代计时法中的一个时段,这里可能指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或时间段,象征着某种期待或愿望在特定时刻得到实现。"烟火徒劳望"暗示着努力和期望最终无法如愿以偿。 - 译文: 在这个特定的瞬间,所有的努力和希望似乎都变得毫无意义,只能徒劳地眺望四周。 2.
【注释】 ①戌:古代时辰名,一昼夜分为十二时;黄昏时为戌时。②鸣钟:报时。③宿:过夜。④游蜂:春末夏初,蜜蜂开始采集花蜜,并筑巢在树上。此指暮春时节。⑤罢采蜜:停采蜜了。 【赏析】 《十二时颂》,唐代诗人李绅创作的一组诗,每首诗描写一个特定时间的景象和活动,共十二首,依次为:寅(晨)、卯(午前)、辰巳(申、酉前),巳未(申、酉后),午未(申、酉后),申酉(戌、亥前),戌亥(戌、亥后),子丑(子
注释: 夜雨停歇后,天空中厚重的云层渐渐散去。天刚破晓,鸿雁鸣叫,声音显得深沉而悠远。 祖师的心思,我真是难以领会,他的种种用心,我竟然全都看穿。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于一位隐士的赞美之作。首句写景,以夜雨收拢了浓密的乌云,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第二句写人,以清晨传来的鸿雁叫声,表达了对这位隐士深深的敬仰之情。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内心的写照,通过“头头都漏泄”这四个字
日南午,理事相谙更相互。 三门拈向灯笼头,休问他家觅归路。 注释: - 日南午:指太阳在天空中达到正午时刻,象征着时间的尽头,也是一天中最明亮的时候。 - 理事相谙更相互:处理事务相互了解,彼此配合默契。 - 三门:这里指的是佛教中的三门,即空门、无相门和无愿门。 - 灯笼头:形容事物或问题的本质,就像灯笼的顶端一样照亮了道路。 - 休问他家:不要追究他人家庭的事情或背景。 - 觅归路
【注释】 日入酉:傍晚。 净室:清静的地方。 焚香孤坐久:在室内烧香,独自坐着很长时间。 忽然月上满东窗,照我床头瑞香斗:《古诗十九首》有“夜中不能寐,独宿在闲堂”句,《古诗十九首》又有“晓灯续复明,车马相追逐”句,此处用其意。“月上”即指月亮升高。 照:照耀;辉映。 瑞香:指麝香。 斗:古代一种盛放液体的器具。 赏析: 这是一首写月夜清斋的诗,诗人通过描写月光下独自清斋焚香、读书的情景和感受
【注释】 偈十二首 其一: 1. 寒来暑往古今同,万别十差不碍空。 白话释义:寒来暑往、古今相同,万物各有千差万别却都不妨碍空性。 2. 昨夜铁牛头角露,满庭松柏撼秋风。 白话释义:昨夜铁牛头上的角露了出来,满院子的松树枝条在秋风中颤动。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象,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境界。诗中的“寒来暑往”、“万别十差”等词语体现了时间的流转和万物的变化
十二时颂 其八 晡时申,由来大道绝疏亲。阳和九月百花发,须信壶中别有春。 注释: 晡时申,由来大道绝疏亲。 ——傍晚时分的申时,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与世俗家族关系疏远的时间。 阳和九月百花发,须信壶中别有春。 ——温暖的阳光在九月绽放,仿佛是百花盛开;然而,这壶中的春意却与众不同,让人不得不相信。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黄昏时分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注释】 1. 半夜子:半夜时分。子,古代对时间的一种划分法,一夜分为五更。 2. 梦里:梦中。分明:清楚,明确。 3. 被人使:被什么人驱使。 4. 连宵合药到天光:连夜熬制药液直到天亮。 5. 起来何处有白芷:起床后去哪里才能找到白芷。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半夜里突然醒来,发现药已经熬好,但是却没有找到白芷的无奈心情。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