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慧空
诗句释义 1 “了了了,觉觉觉”:这两句表达的是一种极度清醒的状态,强调了一种对世事的超然和洞察。"了了了"可能意味着彻底明了或彻底清醒,而“觉觉觉”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状态。 2. “万里岷峨何处著”:描述了地理位置之遥远,"万里"指的是极远的距离,"岷峨"可能是地名或者山名,表示地点的偏远,"何处著"表达了一种不确定或难以定位的感觉。 3. “全身梦入蛊毒乡”:比喻一个人被某种不良的影响所困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道人自嫌不安住 - 注释:指僧人对尘世生活的不适应和内心的不满。 2. 四年三走黄尘路 - 注释:形容僧人在寺庙外忙碌奔走,频繁地外出,可能是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或修行实践。 3. 那知扰扰黄尘中,暗去明来皆当处 - 注释:表达了僧人对于自己身处纷扰的红尘中却能从容应对的态度。这里的“当处”可能指的是无论外界如何变化,都能保持内心平静。 4. 观音闹市开普门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蒙庵自东山寄龙眠画寒山拾得图来令作颂寒山著屐把帚作舞拾得腰筒拍手而笑丰干骑虎搔痒视之戏书其后云 - 注释:东山,代指自己的住所。龙眠,可能是指一个画家或书法家的姓氏。寒山,可能是一首诗的题目或者某个人物的名字。著屐、把帚、腰筒、拍手、丰干骑虎等都是古代文人墨客常用的意象和行为。 - 翻译:从东山寄来的龙眠画的寒山图让我兴奋不已,我拿起工具,像在寒山中游玩一般。 2.
【注释】 1. 东山:即王羲之,字茂弘,晋朝时人,曾任会稽内史,后因与桓温不和,隐居在会稽郡的东山(今浙江绍兴)。 2. 不会禅:不会禅宗。 3. 只解:只会。 4. 拈(niān):用手取食物,此处指吃饭。 5. 方来:正巧,恰好。 6. 英俊流:有才华的人。 7. 苦苦:非常努力。 8. 渠:他,指王羲之。 9. 袖中出幅纸:指王羲之在袖中取出一张字稿。 10. 当面换渠眼:当面交换了意见。
【注释】 《答梦石二首》:作者对友人梦石的诗作的酬唱之作。合:指与《答梦石二首》的诗人合为一首。三韵:这里指三首诗。酬答:回赠,答谢。山答钟:山中人敲钟,表示应答。一重去(chú)-一层去(chú)。不(fǒu):副词。“一”是第一层,“重”是第二层。以:介词。因、因为。不以:不因为……而……后生:年轻的朋友,这里指年轻的读者。望道未之见:期望得到正确的道理却看不到。镂冰琢雪:比喻雕刻工精细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对他未来的祝愿。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句释义: 1. 住庵人,老雷堆:住在山中的人,像雷一样猛烈。 - 注释:这里的“住庵”指的是隐居或居住在某个寺庙中的修行者,而“老雷堆”则形容他们的性格或行为像雷声那样强烈和震撼。 2. 行脚土,心孔开:行走四方的旅人,心灵开放。 - 注释:这里用“行脚土”来形容一个四处奔波、旅行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诗,作者在青田县圆融庵为客日与僧友共饮作。这首诗是诗人对庵中僧人生活的描写,也是诗人对自己归隐生活的一种向往。 首联“青田东望山如蓝,过岭独喜云腴甘”,青田县的山水风光令人神往,诗人在青田东望时,只见群峰苍翠,如蓝宝石般熠熠生辉;他穿过层峦叠嶂的山岭后,发现这里气候宜人,天空澄碧,云气舒卷自如,甘甜如膏。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这首诗是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记载他的一位朋友的诗句,其中蕴含了深厚的哲学和人生哲理。下面我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崇宁乙酉此时节,情与无情同出生。 - 崇宁:宋徽宗的年号(1102-1106)。 - 乙酉:农历年。 - 时节:指一年中的特定时期。 - 情与无情同出生:意指无论有情之物还是无情之物,都是在同一个时间诞生的。 2. 绍兴甲子时不移,情与无情同入灭。 - 绍兴
【注释】君山,指湖南岳阳楼前洞庭湖中的君山岛。 “公今因行得掉臂。”:你今天要出行,可以脱下衣袖,像猿猴一样挥动胳膊。“扁舟”,就是船。“轻凫”,指鸭子。 “凭高乞与眼界大,重磨古镜开平湖。”:登上高处,让眼界变得开阔,重新磨砺那把古老的镜子,让湖水重新澄清。“奯(qiu)”是地名,在湖南境内。 “潜龙无声霜月冷,白鸟出没丛芦枯。”:潜伏的龙在寒冷的霜月中静悄悄地游动
注释: 1. 与隐上人:写给隐士的一封信。 2. 一庵老兮:形容隐士生活的简朴、淡泊。 3. 藏百拙:隐居生活虽简朴,但也能体会到其中的真谛。 4. 隐不隐兮吾何说:隐居与否,对我来说没有意义。 5. 空心曾食梅州梅:曾经在梅州吃过梅花做的点心。 6. 赤脚又踏雪山雪:曾经赤脚踏过雪山的雪地。 7. 归去来兮何似生:回归自然的生活,与世间纷扰相比,有何不同? 8. 一朝云突辽天鹘:忽然有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