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东望山如蓝,过岭独喜云腴甘。
丛林荒寒不入眼,耆旧只今多住庵。
汾阳昭对矮师叔,甘露有源梅子熟。
长年风月但平分,一日空来鼎三足。
屋头高梧忽秋声,老去彼此云无情。
归山自畜长柄杓,珍重庵头折脚铛。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诗,作者在青田县圆融庵为客日与僧友共饮作。这首诗是诗人对庵中僧人生活的描写,也是诗人对自己归隐生活的一种向往。

首联“青田东望山如蓝,过岭独喜云腴甘”,青田县的山水风光令人神往,诗人在青田东望时,只见群峰苍翠,如蓝宝石般熠熠生辉;他穿过层峦叠嶂的山岭后,发现这里气候宜人,天空澄碧,云气舒卷自如,甘甜如膏。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颔联“丛林荒寒不入眼,耆旧只今多住庵”,山林虽美,但荒凉冷清,令人难以忍受,故不愿久留;而庵中僧人却能在这里安心修行,享受宁静的生活。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的冷漠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僧人生活的羡慕之情。

颈联“汾阳昭对矮师叔,甘露有源梅子熟”中的汾阳昭是对圆融庵主的尊称(据《五灯会元》卷八),甘露寺的甘露法师以梅子闻名,此句当是赞美甘露法师种梅之善。甘露法师以梅子酿酒,其酒醇美可口,令人陶醉。这两句描述了庵中僧人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种植梅树、制作梅酒的技艺高超。

尾联“长年风月但平分,一日空来鼎三足”,长年累月中,风和日丽,景色宜人,但诗人却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庵中僧人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一日之中,他来到这里,却发现只有三脚鼎(古代的一种炊具)还在使用。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庵中僧人生活的感慨,也反映了他对这种平淡无奇生活的无奈。

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绘圆融庵主等人的生活状况,展现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这种平淡无奇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