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慧空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行脚僧人的生活。他穿着朴素,没有携带任何财物,只带了一根瘦藤。他遇到寺庙就进去,遇到饭就吃,不学律仪,只是一生快活。他看到曲录床头的老汉,六十三岁,七十八岁,都不计较。他背着法堂的脱皮袜子,阿剌剌地走路。 注释: - 行脚人:行走在路上的人。 - 何疏豁:形容心情开阔。 - 芒草鞋:用芒草编织的鞋子。 - 布直裰:用布做的长袍。 - 打开包袋一物无:打开包裹里面什么都没有。 -
注释: 净名丈室中,熏炉亦冰雪。 这是说,在净名和尚的禅堂里,有一个冰清玉洁的熏香炉,就像雪山一样。 持供雪山僧,芦花与秋月。 意思是,这个薰香炉是供奉给雪山中的僧人的,就像芦苇花和秋天的月亮一样美丽。 客有问法来,跨门或未瞥。 意思是,有人从远方而来,想要请教佛法,但是可能还没有看到这个薰香炉。 爇尔怀中香,听此石友说。 意思是,当你点燃了这个薰香炉中的香料时
【注释】 泉州:今福建泉州市。积善山:在福建泉州,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山上有“积善寺”,因而得名。 居士:指在家修行的僧侣,也指在家信佛者。空上座:指高僧。着了方知道:意思是说,只有真正了解佛法的人,才能够领会到其中的奥妙。晋江人:即晋江人,指居住在晋江一带的人们。大虫裹纸帽:比喻那些粗俗浅薄的人,就像是被大虫裹住头巾一样,显得愚蠢可笑。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临漳拜起,秀峰出气。 潮州定哥哥,清晨在漳水边拜别,山峰挺拔如秀美之姿。 潮落海门,月生云际。 潮水退去,露出海门,明月升起于天际。 定则不二,二则不定。 万物遵循自然规律,不可有二心;若有二心,则不能确定其方向。 鳄鱼潭底黑如烟,轻轻窥着伤人命。 鳄鱼藏于鳄鱼潭之中,其黑色如同烟雾;人们轻手轻脚地观察它,却不慎伤害了生命
注释: 1. 我要把谢曾运使的诗和石炉收藏起来,但知道的人很多,所以只好拿海中的一滴水滴作无尽的供品。 2. 不要产生文字见,每个字句都是日常使用之物。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想要收藏谢曾运使的诗和石炉的愿望,但又怕别人知晓而生出嫉妒之心。于是,他以海中一滴水滴作无尽的供品来表达自己对诗和石炉的喜爱之情。同时,他也提醒人们不要产生文字见,每个字句都是日常使用之物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言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与建州介濑溪翁道人:这首诗是诗人王维赠给建州介濑溪翁道人的一首诗,体现了王维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禅宗教义的理解。 2. 翁翁介濑溪头住:翁道人居住在介濑溪边的小屋中,他的生活方式简单而自然,体现了禅宗追求的简朴生活态度。 3. 我亦曾从溪上过:诗人也曾像翁道人一样,沿着溪水行走,体验着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4.
淡齑薄粥歠两钟,粗疏恶布著两重。大开摩醯顶门眼,莫作师子身中虫。 注释:每天吃稀粥喝淡菜,粗陋的布衣两重重叠。打开摩醯顶门的双眼,不要成为身上虫蚁。 石头未必能真吼,临济只是栽松手。焚其禅版增其光,受其鈯斧彰其丑。 注释:石头不一定真的吼叫,临济只是栽种松树的手。焚烧禅宗的法典来增加它的光辉,受到斧砍的惩罚来显示它的丑陋。 梦石击节东山歌,亘天烈焰横清波。小僧再拜问如何,三十山藤未是多。 注释
胡相士求偈三年,我不同意今年再给他写。 道人无心,哪里会有相貌?用相貌去求,恐怕是徒劳无功。 再说寿命长短与吉凶,空谈中寻找影影绰绰的影子。 胡君得到真理的领悟,开始的时候并非如此。 在无相之中以相言,圣、凡、良、贱都在同一视角下观察。 说出既无私心听无忤意,福祸生死都是梦幻泡影。 我之所以将这种道理应用到世俗,如同观幻士化人入世般。 孙阳对于马师,琴对于师旷,未可与之相比。 老僧大笑客人出门
【注释】 临漳:今河北省临漳县,古为邺都,故址在今河北临漳西南。湛:即湛首座(1047~1123),名湛,号无门叟,临漳人,参预佛事,后居龙山。龙山:在今河南登封东南。湛老子:指湛首座的师父。 【译文】 白鹤在云间隐没,不知它归巢何处;忽然风起,白鹤展翅欲飞。 雁山秀美,我拄杖欣赏;漳水清澈,你洗净双足。 虽然同走一条回家之路,但彼此却不相同;你要到家时,到龙山拜访一下湛老。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香山虚头陀庵中修行生活的诗。 诗句释义: 1. 与香山虚头陀 2. 庵中有主从君住,无主外来俱得路。 3. 云烟眯目山碍膺,榛莽欺人溪涧怒。 4. 看他本色住庵人,捏聚大千无一尘。 5. 自见泥牛斗入海,不记住来经几春。 6. 头陀头陀休趁鬨,一世初无一炊梦。 7. 口边白醭未暇揩,谁能更乞诸方颂。 8. 持来抛放烈焰中,归种香山芋与菘。 9. 蓦地钁头轻筑著,林间石虎吼天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