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慧空
【注释】 ①化主:佛教称僧人为“化主”。 ②施者:施舍食物的人。 ③逆行顺行:指僧尼的行迹,顺行者是随缘布施,逆行者是随己之欲而施,即随喜布施。 ④户户门门:指佛寺。大吉:大吉大利、吉祥如意。 【赏析】 这首诗以送僧人为题,通过送僧人的事迹,表达了作者对僧人的赞赏之情。诗中主要描写了僧人在施舍食物时的行为,他不仅施舍给穷人、乞丐、病残之人等需要帮助的人
【注释】 1. 大经:指佛经。 2. 唐梵:即印度佛教,梵文音译。 3. 瞿昙宣一字:指佛陀在世时曾讲经说法。 4. 历世痴圣人:历代的愚蠢之人。 5. 出头竞分析:指历代学者对经文的注解和研究。 6. 要使其光明:使经文的晦涩难懂之处变得明朗易懂。 7. 转见黑似漆:形容经文的晦涩难以理解。 8. 若入衲僧手:比喻那些真正懂得佛法、能够领悟经文深意的人。 9. 自是不费力:指这些人通过学习佛法
建州梅仙坛 汉朝末期,宦官专权,外戚当道,国家危在旦夕。 汉灵帝死后,何皇后想改嫁,宦官们知道后,就先让何皇后的哥哥何苗去迎娶。 何苗不敢违抗,就派手下人到张府去迎接。张松知道这是要谋害自己,就装病躲了起来。 何苗见张松不在家,就派手下人去请张松的哥哥张鲁来接他妹妹。 张鲁知道这是何皇后的阴谋,就假意说妹妹不愿意去,并把妹妹藏起来不让她出来。 何苗知道张鲁不会真的去接何皇后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 (1) “戊辰夏”是时间,“热澹庵为设招凉感而有作”是写作目的。“丹山之松有如此,猎猎苍髯自风雨”,意思是:山中丹树松柏长得很茂盛,它们高耸入云,枝叶繁茂,迎风摇曳,仿佛被风雨所吹拂,这里描写了夏日里山中的树木郁郁葱葱。“是中便是无烦天,咫尺人间困蒸煮”,意思是:这些树木虽然生长在深山,但并不需要去求得天上的雨露,它们在咫尺之间也能得到充足的阳光与水分
【注释】 临江:临江仙,唐教坊曲名。 水投水:比喻佛教的“般若波罗蜜多”,即智慧。 持来满满复是谁:指僧人拿着经卷,满手都是。 把得便行何拟拟:指拿着经卷就走了。 末后有牢关:佛家语,意谓到了最后关头。 踏著归路不相似:意为回到原处,却已面目全非。 【赏析】 《送化主》是一首描写僧尼出家人生活的诗。此诗通过描绘一个出家人的生活片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 首联写僧尼乞讨时的情景
【注释】 《送泐潭化主往泉南》是南宋诗人赵蕃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了马驹的蹄子像闪电一样疾驰,经过的地方千人万人都能看见,其中有一个能够让人亲近的人,也好像不是虚行一转(指没有白白地走一回)。 【赏析】 此诗为饯别之作,写马驹的迅疾和马主人的从容。首二句写马驹之疾,用“急”字表现其速度之快;后二句写马驹所经之处,以“亲”字表现其与人的亲近。三四两句写马主人之从容,不因路途漫长而感到疲倦
诗句释义: 1. 昔人遣化曾垂示,三步五步一蹙鼻。 - 注释:过去的人派遣化缘时常常展示一种慈悲和忍耐的态度,他们步行三步或五步就会皱眉叹息。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过去人们对于化缘的艰辛和耐心,以及他们对待施主的尊重和善意。 2. 从缘入得即不无,七佛之仪殊未备。 - 注释:通过缘分进入的人,即使不是完全符合佛的形象,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佛教的七佛形象虽然完美,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完全达到。 -
【注释】 ①雪窦:山名,在今浙江省宁波市。 ②性化士:佛教语,指修行有素的僧人。 ③得得(děi děi):形容说话时声音低微而细碎。 ④空生:即空生法师。 ⑤注疏:旧时经书注释。 ⑥偈(jié)送行:佛家用语,指给即将离去的人作的送别诗或祝福语。 ⑦四明:地名,在今浙江省宁波市。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友人化士离开家乡到外地去的一首别情诗。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惜别之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题为《与海上人》。下面是对其逐句的注释以及赏析: 1. 诗句解读: - “信步南来谓行脚”:随意漫步向南而来。 - “行脚”:行走、漂泊。 - “袖手群居头似杓”:双手下垂,面朝北方坐着。 - “袖手”:把手放在袖子里,形容无所事事。 - “群居”:聚在一起。 - “头似杓”:像舀汤的杓子一样倾斜着头。 - “自视初无一线长”:自我审视时,觉得自己没有一寸长。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送化主》。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注释: 1. 堆堆危危是什么,生铁馒头千万个。 堆堆危危:形容数量之多,堆积如山。生铁馒头:指用生铁制成的馒头,形状奇特。千万个:极言其多。 2. 无心碗里盛将来,有眼禅人俱咬破。 无心碗里盛将来:意为无心之人(指普通人),却将这么多生铁馒头盛入碗中。有眼禅人:指有眼识的人,能洞察事物的本质。俱咬破:所有人都咬破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