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生曾乞临江市,恰似君今无别理。
只将千圣不曾传,到处逢人水投水。
持来满满复是谁,把得便行何拟拟。
虽然末后有牢关,踏著归来不相似。

【注释】

临江:临江仙,唐教坊曲名。

水投水:比喻佛教的“般若波罗蜜多”,即智慧。

持来满满复是谁:指僧人拿着经卷,满手都是。

把得便行何拟拟:指拿着经卷就走了。

末后有牢关:佛家语,意谓到了最后关头。

踏著归路不相似:意为回到原处,却已面目全非。

【赏析】

《送化主》是一首描写僧尼出家人生活的诗。此诗通过描绘一个出家人的生活片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

首联写僧尼乞讨时的情景。“空生”是作者自指,曾乞讨临江市(临江仙,一种酒)的和尚。他乞讨时恰似你今天无别理(没有其他的事可做)。这一句既表现了作者对出家人清贫生活的同情,也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颔联进一步写僧尼乞讨时的情景。他们手中拿着千圣不曾传(未曾传授的,不是人人都知道的)的经卷,到处遇到人就向人家要东西吃(水)。这里用“千圣不曾传”突出强调了经卷的宝贵,用“到处逢人水投水”表现了僧尼的穷苦生活。

颈联写僧尼拿着经卷离开时的情态。“持来”“满满”指僧尼拿着经卷离开;“谁”字表明僧尼拿的是经卷,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把得便行何拟拟”指拿着经卷就要走了(走是动词)。“何拟拟”是说拿起经卷就要走了,显得非常匆忙的样子。

尾联写僧尼离去后的情景。虽然到了最后的关头,但僧尼却像没有经历过似的,一踏进寺院就和原来完全不同了。“牢关”是指寺院的大门。“归来不相似”指僧尼回来后就完全变了样,不再是原来的自己了。

此诗以写僧尼乞讨为背景,揭露了当时的黑暗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