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山之松有如此,猎猎苍髯自风雨。
是中便是无烦天,咫尺人间困蒸煮。
怜我窗轩苦未深,解枝减翠分清阴。
我初则喜久乃愧,秀润未赴人之心。
欲尔直为临济树,一道阴凉天下住。
我宁独受焦灼休,无以枝叶为我忧。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
(1)
“戊辰夏”是时间,“热澹庵为设招凉感而有作”是写作目的。“丹山之松有如此,猎猎苍髯自风雨”,意思是:山中丹树松柏长得很茂盛,它们高耸入云,枝叶繁茂,迎风摇曳,仿佛被风雨所吹拂,这里描写了夏日里山中的树木郁郁葱葱。“是中便是无烦天,咫尺人间困蒸煮”,意思是:这些树木虽然生长在深山,但并不需要去求得天上的雨露,它们在咫尺之间也能得到充足的阳光与水分,这里描写了夏天的树木不怕炎热,不畏骄阳。
(2)
“怜我窗轩苦未深,解枝减翠分清阴”是第二层意思,意思是:可怜我这小小的窗轩还没有被太阳晒得够久,树枝上就已开始稀疏地落下几片叶子,给室内带来了清凉。“我初则喜久乃愧,秀润未赴人之心”是第三层意思,意思是:最初我很高兴,认为这样的天气很舒适。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我不禁感到羞愧起来,因为树叶虽然长得很秀美,但却无法到达人们的心中。
(3)
“欲尔直为临济树,一道阴凉天下住”是第四层意思,意思是:如果能够像这棵树一样正直地生长,那么它的阴凉将遍布整个天下。这里作者以临济树比喻自己,表明了自己要像临济树那样为人正直、为官清廉的品格。“我宁独受焦灼休,无以枝叶为我忧”是第五层意思,意思是:我宁愿独自承受炎热和煎熬也不在乎,不必忧虑自己的枝叶会因酷暑变得枯槁。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任处州知州期间,当时正值盛暑时节,诗人在避暑胜地大慈岩寺内看到满山的树木郁郁葱葱,十分茂盛,便写下此诗。
首联先从视觉入手,写山中树木的茂盛。丹山松柏之所以能长青不老,是因为它们在深山之中,远离红尘,不受外界污染,所以即使风吹雨打也不怕;即使烈日炎炎也不畏。这两句是全诗的总领句,它点明了诗人观察景物的着眼之处,也为下文进一步展开描绘作了铺垫。
颔联紧承首联,进一步写山中树木的茂盛,同时用反衬手法突出其不畏炎炎烈日的特点。这两句既写出了树木的高大挺拔,又写出了它们的枝叶繁茂,更突出了它们生长在深山密林之中,远离尘嚣的特点。
颈联承上启下,由写景转入抒情。诗人首先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抒发了对树木的赞美之情。然后转而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对那些只知道贪图享受、不知节俭的人表示不满。这两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那些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人的批评和讽刺之意。
尾联承接前文,再次强调了树木的茂盛。最后一句“我宁独受焦灼休”,表达了诗人自己宁愿独自忍受炎热与煎熬,也不愿意去关心其他事物的心情;而“无以枝叶为我忧”则是说既然树木已经足够茂盛了,那么就无需再去担心自己的枝叶会受到损害了。这句既是对前文的总结,也是对后文的铺垫。
这首诗通过对丹山松柏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