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慧空
《雪峰真觉禅师赞》是一首宋代诗僧释慧空的作品。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述了雪峰禅师的非凡气质和高深境界。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 首句“咸通已前,正与么㖿。”:这里的“咸通”指的是唐代咸通年间,而“么㖿”则是指禅语中的疑问语气词,常用来表示对某事物的肯定或确认。整句的意思是在咸通之前,雪峰禅师就已经达到了某种状态。 - 次句“绍兴之后,端的别别别。”:这里提到的“绍兴”是南宋时期的都城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世尊的赞诗。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句解释: 1. 悉达才生便自尊,无人剪此葛藤根。 - “悉达才生”指的是释迦牟尼佛,“自尊”表达了他的崇高地位和尊严。 - “葛藤根”在这里可能比喻为束缚众生的烦恼和执着,没有谁能剪断它。 2. 指天指地虎投槛,说顿说圆羊触藩。 - “指天指地”意味着无所不能,无所不知。 - “虎投槛”比喻有勇气面对困境或挑战的人。 -
【注释】 1. 观音真赞: 赞美观音菩萨的诗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诗共有四句,第一、二句描述了观音菩萨的神秘形象和超凡能力;第三、四句则表达了人们对观音菩萨的敬仰之情。 2. 静处藏身:在静谧的环境中隐匿身形。这里比喻观音菩萨在不张扬中展现出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3. 动中跳出: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展现出自己的风采和实力。这里的“跳出”可以理解为超越、突破的意思。 4. 全起灭心
【注释】 此大开士,愿力弘深:指佛。 初无自相,随众生心:指菩萨的行状。 或以土木,至于缕线:指塑像。 但有少缘,悉皆出现:指造像。 终不自言:佛语。 我自于谁:佛语。 惟令见者,默尔知归:指佛像。 【赏析】 这首偈颂是颂扬观音菩萨。“此大开士,愿力弘深”,这是说,这位伟大的菩萨,愿力宏深广大。“初无自相,随众生心”,这是说,起初他没有自己的形体,只是随着众生的心性去度化众生。“或以土木
【注释】 观音真赞:赞美观音。 一香一华(wǎ):形容花木的香气和花朵的美色。 惟称惟赞:只有赞叹,没有批评。 潮落海门:潮汐退去,海水淹没了海门山。 风生彼岸:风吹过彼岸。 【赏析】 此诗为《观音真赞》之一首。“一香一华”二句是写观音的法相,其香华之美、慈悲之德,自然流露;“潮落海门”二句是写观音的行化事迹,观音在潮水退去时显现出身影来普渡众生,而在风起时又乘船而去,继续他的教化事业
【注释】 ①颂古:即咏史,以古事为题材的作品。十首:指《咏史》组诗的前十篇。 ②射落天边雁:传说天上的鸿雁能飞过天界,但一旦坠落,便无法飞回。比喻有才能的人或物一旦离开就不能再回来。 ③千人万人着眼看:形容众人瞩目、关注的目光。 ④湖南长老:指南朝梁武帝时湘东国老萧绎(yuè逸)。萧绎精通经史,博学多才,著有《金楼子》,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打油诗,用白话文写成的。它通过描述一个贼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个贼及其后代的厌恶之情。 “草堂老师真赞”中的“草堂老师”指的是唐代诗人杜甫,他在晚年居住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茅屋别墅中,世人称他为“杜拾遗”、“杜工部”。杜甫一生经历了许多磨难,但他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品德和对国家的忠诚。 “随随昔昔,是这个贼。”这里的“随随昔昔”可以理解为随时随地,表示贼的行为无所不在
【译文】 香至国王季子,般若多罗之子。 六宗既正西乾眼,五叶来开东震花。 根源直截无文字,皮髓分张有等差。 却怕老僧行正令,急携只履返流沙。 注释: - 季子:指王子。 - 般若多罗:佛教中般若的化身。 - 六宗:指佛家的基本教义。 - 西乾:指西方的佛教圣地。 - 五叶:指佛教中的五部大乘经。 - 根源直截:指事物的根源和本质。 - 无文字:没有文字的形式。 - 皮髓分张
【注释】 观音真赞 其一:观音菩萨,从闻思修行达到三摩地境界,全身现千手眼。明晓一切皆明了,无所不照,无所不能。东山老汉,不免随泥作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慈悲菩萨。 【赏析】 《观音真赞》是元朝杨维桢所作,全诗共五首,每首十句,每句五个字,韵脚相同,都是“一七调”,这是元曲的格式。此诗为第一首。 这首诗赞美了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和智慧。诗中通过“东山老汉”的形象比喻
【注释】 真赞:即“真赞颂”。 一字不著:指书法笔迹流畅。 古锦:指古代织成的锦,这里借指书法作品。 回文:指字的排列方式是左右对称的,像汉字的回文一样。 寒山指拾得:意指两位僧人。 斗柄插雷门:指北斗七星中的斗柄插入了星门之中,形象地比喻两位僧人相遇。 【赏析】 此诗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为隐士刘君羡所书《幽岩禅师真赞》所作的题诗。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百八十个字,押平声韵。前两句写书法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