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射落天边雁,千人万人着眼看。
不知此箭自何来,湖南长老何曾见。

【注释】

①颂古:即咏史,以古事为题材的作品。十首:指《咏史》组诗的前十篇。

②射落天边雁:传说天上的鸿雁能飞过天界,但一旦坠落,便无法飞回。比喻有才能的人或物一旦离开就不能再回来。

③千人万人着眼看:形容众人瞩目、关注的目光。

④湖南长老:指南朝梁武帝时湘东国老萧绎(yuè逸)。萧绎精通经史,博学多才,著有《金楼子》,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颂古十首》第十首。此诗前两句写鸿雁高飞远去,后两句写众人注目仰望。全诗构思独特,想象奇特。

“一箭射落天边雁”,用一个“射”字,生动地表现出了那支箭的力量和速度。这不仅仅是一支箭,而是一股力量,一种精神,一种气概。它象征着那些有才华有志向的人,他们就像那只高飞的雁一样,虽然已经离开,但依然可以飞翔在蓝天之上。而那些平凡的人,则被这种力量所震撼,被这种气概所感染。这就是李白想要表达的意思。

“千人万人着眼看”,则是对那种力量的一种放大。一千人、一万人都注视着那只飞翔的雁,他们的目光中充满了期待和向往。这是一种集体的情感,一种群体的力量。它不仅让那只雁更加自信,也让那些观望的人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不知此箭自何来”,这是对那只箭的来源进行探索。它可能是从远方来的,也可能是一种神秘的力量。但无论来自何处,它都已经达到了目的地。这是一种超越时空的存在,是一种永恒的存在。

“湖南长老何曾见”,则是对那只雁的再次强调。它不仅是一只普通的雁,更是一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的雁。它的出现,不仅仅是一种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这首诗通过对一只雁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力量、一种气概、一种信念、一种期待、一种向往、一种超越和一种文化的魅力。它不仅让人感受到了诗歌的美,更让人体会到了一种精神的力量和一种文化的底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