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慧空
【注释】 造桥道者:指修造桥梁的人。并诸化土:指把各种土质混杂起来,用来筑桥。 其三:这是第三首诗,全诗共三首,分别以三个动物为题。 咄这老冻齈(dǎo dòng niǔ):形容人老相,像冻得发硬的马粪堆。 其面孔:指面容。 似马头又圆,谓驴耳不耸:像马头那样圆滚滚的,驴耳朵却不向上耸起。 有毒鳖鼻蛇,无底破漆桶:有毒性的鳖和毒蛇,没有底的破漆桶。 遍处持来搅聒(jū kuó),十分是个灭胡种
【注释】 东山:即浙江东阳市,在浙江省中部偏南,是著名的文化名城。仙岩:在东山县城西北,因有仙人石刻而得名。姚郎中:姚崇,唐朝中期政治家、文学家,曾官至宰相。安楞严:安世高(公元138-164年),东汉时期西域僧人,精通佛学,著有《安般守意经》。大与姚郎雪屈来:指雪白的梅潭水声。姚郎中,指安世高,“雪”暗喻佛法。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仙岩后,看到姚郎中安世高的壁画,而引发出对佛法的理解。
《题石室并和澹庵其四》是宋释慧空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简练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宋代诗词宝库中的瑰宝。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1. 作者介绍: - 释慧空,南宋僧人,住福州雪峰禅院,后来退归东庵。他的生平和创作活动都体现了佛教禅宗对文学的影响,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与心灵感悟。 2. 诗句释义: - “百里寻山但宿春”:诗人在春天里寻找山脉,只为短暂停留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祝福。 第一句“瞎驴无足尾过头”,形象地描绘了一只瞎了眼睛、没有尾巴的驴子,它蹒跚着走过头,仿佛在寻找什么。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驴子人格化,使之具有了人类的情感和行为。这种描写既形象生动,又富有哲理意味,暗示着人生的坎坷和无常。 第二句“蹴踏乾坤势未休”,进一步描绘了驴子的气势磅礴。它似乎要踏破天地,势不可挡
空王子的灵性空明,放下钵饭忘了羹。 一生读经不识字,总是十二部为一句。 一生说禅不动口,喷嚏也成师子吼。 呵呵呵,黄面瞿昙如何斗? 是何衲僧臭皮靴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学生在了解原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进行作答。本题中“港口呼舟载月行”意思是在港口呼唤船只,让月光载着小船前行,这里用“港口”“月行”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月中回首望岩扃”意思是在月色下回首观望那岩扃,这里的“岩扃”是指仙岩山的山门,诗人通过写“回首”“岩扃”,表达了诗人对姚郎中的思念之情
南华利侍者,持炳和尚语至疏山,请校入版。乃作偈送之谒序于徐大资 曹溪大士出现世,谁其侍者道人利。 雷轰电击槌拂间,涓滴无遗水传器。 而今底事难复藏,盖是火后茎茅长。 未言字字负此老,且要浩浩流诸方。 最初有个譊讹处,遍示知音著何语。 东山有语人未知,请问东湖老居士。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曹溪大士的敬仰之情。他认为曹溪大士的出现,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人们的心灵。同时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这是一首题画诗,写诗人在石室中观赏山景,抒发自己的感慨。首联“黄陈五合不劳舂,食罢无营一似慵”,大意是说:这地方的黄色和褐色的土地,五谷都能生长,用不着用锄头去翻动它。吃罢饭以后,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去做,就象我一样懒散悠闲。颔联“麋鹿往还溪上路,白云开合面前峰”意思是:那山间小路上,麋鹿成群结对地来往,白云时开时合,就在你眼前变幻着无穷的景象
注释:造桥的人与化土的神灵一同存在,这是其一。 去一得三,添六成四。 去掉一个东西,得到三个;增加六个成,得到四个。 有口无舌,有眼无鼻。 有嘴巴却没有舌头,有眼睛却没有鼻子。 写得十成,以何为是。 写出了十分之九,又用什么作为标准? 挂在大目溪头,恰似守桥土地。 像挂在大目溪头一样,就像守护着桥梁的土地
诗句输出: 惊蛇断路我来初,钵挂藤梢物物无。 译文输出: 我惊扰了蛇,道路被阻断,此时来到此地;钵子挂在藤蔓上,一切都是虚无。 注释解释: - “惊蛇断路”:描述了诗人因为某种原因惊动了蛇,导致原本畅通的道路变得险峻或难以通行。 - “我来初”:表达了诗人初到此地的心境,可能是初次来到这个地方的感觉。 - “钵挂藤梢”:描述了一个场景,诗人的钵子挂在藤蔓上,暗示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