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寻山但宿春,欲留未得去还慵。
东风莫使归帆饱,放我中流认九峰。
《题石室并和澹庵其四》是宋释慧空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简练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宋代诗词宝库中的瑰宝。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 作者介绍:
- 释慧空,南宋僧人,住福州雪峰禅院,后来退归东庵。他的生平和创作活动都体现了佛教禅宗对文学的影响,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与心灵感悟。
- 诗句释义:
- “百里寻山但宿春”:诗人在春天里寻找山脉,只为短暂停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留恋和对时间的珍惜。
- “欲留未得去还慵”:诗人想要留下,但又觉得离开更好,表达了内心的矛盾和纠结。
- “东风莫使归帆饱”:不要使得归来的船只因为满载而变得沉重,暗喻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艰辛。
- “放我中流认九峰”:让我在江流中自由地辨认九座山峰,展现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 译文对照:
- “百里寻山但宿春,欲留未得去还慵”:我在春天里寻找山脉,只为了短暂停留,想要留下却又觉得离开更舒服。
- “东风莫使归帆饱,放我中流认九峰”:不要让东风使得归来的船只装满,让我能够在江流中找到九座山峰。
- 赏析:
- 此诗通过描绘春天里的自然景色和个人心境,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赞美。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来反映内心的体验。
- 诗中“欲留未得去还慵”表达了一种人生态度,即有时候选择留下是一种享受,而有时候离去也是一种解脱。这种矛盾的情感在诗歌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 最后一句“东风莫使归帆饱,放我中流认九峰”,则是诗人对自己情感的一种升华,通过风的力量帮助自己找到心灵的寄托,找到了九座山峰,也就是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信念。
- 艺术特色:
- 该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诗人善于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将自然景象与人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展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哲思。
- 诗歌的结构紧凑,起承转合分明,既有宏大的背景描绘,又有细腻的情感抒发,体现了宋诗的典型风格。
-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不仅体现在对山水的描述上,也体现在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上。
- 文化背景:
- 此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宋代,这是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思想活跃、文化繁荣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释慧空的作品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那个时代文化氛围的一个缩影。
《题石室并和澹庵其四》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作,更是一次深入的心灵之旅。通过这首诗,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还可以领悟到一种更加宽广的人生哲学。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它的深刻性、美感以及它所传达的思想价值,这些都使其成为值得反复品味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