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慧空
【注释】 一瓶一钵:指僧人以瓶罐装水和食物。随缘: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强为宣:勉强宣扬。 知己:志同道合的朋友、知己。春自老:春天的景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衰老。孤峰皎月对寒泉:形容山中的景象,山峰高耸,明月照耀着清澈的泉水。 【赏析】 寄信上人,即给和尚写信,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一瓶一钵且随缘”,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即用简单的物品来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
【注释】 独宿省堂告友人:独自住在官府的官署里。 秋瘴惊寒却自平:秋天里的瘴气使人感到寒冷,但却使自己平静下来。 涅槃堂:佛教语,指佛灭度后,火化后的遗骨安置之处。 通身句:全身都像佛一样寂静。 永夜孤灯一点明:整夜的灯光只有一盏孤单的亮着。 赏析: “永夜孤灯一点明”,诗人在孤独的夜晚,点起孤灯,这一句诗是全诗感情的高潮。孤灯一点,映出的是诗人内心的孤寂、凄清和苦闷。但正是在这一片黑暗之中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鸟道玄关方打脱 - 鸟道玄关:比喻艰难或险峻的道路。玄关,这里指进入修行或觉悟之路的门径。 - 方打脱:刚刚摆脱或克服了某种困难或障碍。 2. 刀山剑树又跻攀 - 刀山剑树:佛教中用来比喻修行过程中的种种苦难和考验。 - 又跻攀:又一次攀登或经历。 3. 老来别得安身法 - 老来: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年老的时候,或者在晚年。 - 别得:找到了、得到了什么。 -
注释: 1. 拂柄:拂,抚摸。柄,指手杖。 2. 知微:即“知”,了解;“微”,微小、细微。 3. 不(fǒu)受:不受。 4. 兼颂(sòng):同时歌颂。 5. 附回:附,附着;回,佛语,意译为“心”。 6. 有僧:有的僧人。 7. 请益:请教。 8. 故答之:因此作了回答。 赏析: 这首诗以寓言的形式,描述了一位僧人对火中驽马的比喻,表达了他对于世事的理解,也展示了他的豁达胸怀。 第一句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本首座(可能是一位僧人)的深厚感情。以下是逐句释义及注释: 1. 病夫独卧雪山雪,抱渴惟思梅岭梅。(“病夫”指的是身体虚弱的人,这里用来形容本首座。 “卧雪山雪”形容他独自躺在雪山之上,“抱渴惟思梅岭梅”则表达了他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译文:病弱之身躺在白雪皑皑的山中,只有对家乡的思念才能驱散内心的渴望。 2. 岁晚犯寒宜好去,新年忍死待归来
【注释】 “教意”三句:佛教的教义和道理,与儒家的经义、佛家的禅理,是相互关联的,不能混为一谈。“唐言”“梵语”:指佛教经文。“鸡寒”句:比喻禅宗的公案,有如“鸡”之寒暑不同;“鸭寒”句:比喻禅宗的公案,有如“鸭”之寒热不同。“祖意”“同别”:禅宗的公案,有其共同之处,也有其特殊之处。 【赏析】 此诗作于淳熙五年(1178),当时赵汝愚罢相,赵汝愚门人陈傅良、周必大等上书力劝他重新出仕
【注释】 石人:指晋代王献之,字子敬,曾任中书令。传说他的笔力雄健,能一气呵成,因此有“笔阵王”之称,死后被塑为石像供奉于晋陵(今江苏无锡)。英灵:英武的灵神或精神。老成:老练稳重、有经验。五经:《易》、《诗》、《书》、《礼》、《春秋》,合称“五经”。十史:古代史书,《史记》为首,其余依次为《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
【注释】 佛日:佛教中,佛光普照的比喻。 见来应是问空生:你见到我一定是问我有关佛性的问题。 乌石岭头石:乌石山的石头,相传有一块石头能随行人行走。 送:赠送。 【赏析】 这首诗是送人去径山的诗。径山在浙江省余杭县西南,为著名寺院。此诗首句以“佛日丛林”起兴,表明作者和对方都是佛教徒。次句说:“见来应是问空生”,指出对方到径山来是为了研究佛性问题。三、四两句用比喻手法写景抒情
注释:我家住的地方是秦溪的紫翠之间,好山整天环绕着朱红栏杆。不如那些骑马寻找山的人,到老也不知道自己身处在山中。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赠给好友寥元饰的。诗人以“家住”二字起兴,写其居处环境幽美,景色宜人。接着写所居之地有“好山”,终日环绕着美丽的朱阑。这里的“好”字,既写出了山的秀丽,也表现了诗人对山的喜爱,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山有着不解之缘。最后两句用反问句式作结,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一种认识。
信道姑见佛日(信:相信。道姑:指出家人的女信徒) 信是有发比丘尼,东山不及渠一著(信认为有发比丘尼,但是比不上她)。 闻说佛日岭外还,不起公凭便行脚(听说佛日在岭南,但起不起行脚,就随自己的意愿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