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中驽马变黄牛,不见全身露两头。
龙树马鸣齐卷舌,山僧亲为说来由。

注释:

  1. 拂柄:拂,抚摸。柄,指手杖。
  2. 知微:即“知”,了解;“微”,微小、细微。
  3. 不(fǒu)受:不受。
  4. 兼颂(sòng):同时歌颂。
  5. 附回:附,附着;回,佛语,意译为“心”。
  6. 有僧:有的僧人。
  7. 请益:请教。
  8. 故答之:因此作了回答。
    赏析:
    这首诗以寓言的形式,描述了一位僧人对火中驽马的比喻,表达了他对于世事的理解,也展示了他的豁达胸怀。
    第一句:“火中驽马变黄牛,不见全身露两头。”这句话描绘了一幅火中驽马被烧焦的画面,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驽马在这里代表了平凡、普通的人们,他们如同火中的驽马,容易被命运所捉弄,无法逃脱。而黄牛则象征着坚韧、顽强的人,他们能够在困境中坚持下来,不被打败。
    第二句:“龙树马鸣齐卷舌,山僧亲为说来由。”这句话则通过龙树和马鸣这两个形象的象征,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他认为人生就像一部大戏,每个人都是主角,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经历。而他则选择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不为名利所动,只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这种态度在佛教中也被称为“涅槃”。
    这首诗通过寓言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理解,也展示了他的豁达胸怀和超然物外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