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逢
【注释】 ①禅外:禅宗以外;指儒家。文墨:指文学书法。②三椽(yuán):三个竹椽。后:指后面有供人坐着的垫子。③彻晓:从天亮到天黑。④破砚:破旧的砚台。⑤莫计:不要算计,不必计较。⑥大老:这里指名流高士。⑦万山程:指旅途遥远的艰难险阻。 【赏析】 此诗是诗人赠给广淳的第二首绝句,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友情以及对其才学和人品的赞美。 第一句“禅外亲文墨”,直接表明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关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登鹳雀楼》。全诗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太阳依傍着山峦渐渐落下去了,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若想看得更远,应当再登上一层楼。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美丽的画面中。
【注释】 白云:指佛家所说的“空”。 蒲团:指僧尼打坐用的草垫。 性地:本性,天性。 禅向静中透:禅宗强调心要静,所以此处的“禅”指的是禅学或禅宗。 悟处:指禅宗悟道的境界。 三椽(yuán):三个椽木。这里形容房屋简陋。 百念:一切杂念。浮生:人生。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僧人的修行生活。他每天坐在蒲团上打坐参禅,他的本性忽然开朗了,禅宗的教义使他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他住在一间简陋的房子里
绝粒非凡术,仙丹固得存。 不食人间烟火,是超凡脱俗的修行方式,神仙丹药固然可求,但非此法不能存。 一龛常瞑目,长日不开门。 静坐禅房,终日默然,闭目养神,不问世事。 浴水无冬夏,逢人少语言。 沐浴于清泉之中,不分四季,与人交谈亦少,心无杂念。 飞来天际鹤,时见下庭轩。 天边飞来一只白鹤,时在庭院中盘旋飞翔。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仙鹤的生活习性,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向往
病中怀邓觉非 卧病寂寥中,浮生悟得空。半床清夜月,一枕破窗风。旅思闻孤笛,秋声过断鸿。可人常入梦,簪盍几时同。 注释与赏析: - 诗的首句“卧病寂寥中”描绘了诗人因病卧床、心境孤独的场景,体现了诗人对自身现状的感受。 - “浮生悟得空”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通过“悟得空”来表达一种超脱和释然。 - 第二句“半床清夜月”通过夜晚的宁静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稍带凄凉的氛围。 -
竹石园堂酒边即事 到此须终日,相忘醉不成。 一天惟有月,万籁绝无声。 鱼口萍吞吐,萤光草晦明。 夜阑重秉烛,犹对石棋枰。 译文: 来到这个园林,我必须整天地留在这里,即使忘记了彼此也难以成眠。 只有月亮陪伴着一天的时光,其他一切都寂静无声。 鱼儿在水面吞吐,浮萍在水面上摇曳,萤火虫的微光在草丛中闪烁。 到了夜晚,我再次拿起烛火点亮,仍然坐在石头棋枰前。 赏析:
枕上怀卢进斋 【注释】卢进斋:名不详,作者的朋友。三载:三年。吴庠:即太学,汉代的太学是最高学府,学生入学后,由国家供以食宿,所以称为“太学”。何由再合并:指什么时候能够重新团聚。合并:指重新聚会,重逢。老来情不舍:年老时,对朋友的友情难以割舍。 【译文】三年前,你在太学里住了下来,不知何时才能够再次与你相会?老了以后,对你的友情难以割舍,夜里常常梦见你。 撼树风终夜 ,敲窗雨数声:
雪夜怀赵存我 碧澜潜心三昆仲, 坐久冰生砚,无聊撚白髭。 友朋上心处,风雪打头时。 夜永孤灯共,天寒一雁知。 儿童来膝下,拨火觅蹲鸱。 译文: 在雪夜怀念赵存我,他如三昆仲般潜心于学问。 坐久了书桌上的墨汁都凝结成了冰,我无聊地捻着白色的胡须。 朋友们相聚在我心间,风雪肆虐我们却毫不畏惧。 夜晚漫长,只有一盏孤独的灯火相伴,寒冷中一只大雁飞来。 孩子们来到我身边,点燃柴火寻找烤熟的土餼。
赠广淳破衣 其一 包笠皆为累,游方仅此身。 从教粗褐碎,不用一丝纫。 赴供无闲日,得钱回施人。 生平甘忍辱,性地本来淳。 注释: - 包笠:指用荷叶或树皮做的帽子和雨帽,是出家人的标配物品。 - 累:拖累 - 游方:四处云游。此处指的是僧人四处云游,行脚僧。 - 粗糠碎布:指贫苦僧人的衣服破旧不堪。 - 丝:这里指的是线,织布时用来穿线的细绳,也泛指细小的事物。 - 纫:缝补。 - 赴供
儒巾 儒巾 (即文士的头巾) 儒冠同昔日,吾道未尝衰。 毕竟犹存古,从教不入时。 簪花何足逊,漉酒尚堪为。 懒把青铜照,伤心两鬓丝。 注释: 1. 儒巾:指文人学者的服饰,通常由布或丝绸制成,上面装饰有图案或文字。 2. 儒冠同昔日:指的是儒生的帽子与过去相同。 3. 吾道未尝衰:我的思想从未衰退。道,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儒家之道、思想或理念。 4. 毕竟犹存古:尽管时代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