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祯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芟麦虽凭利刃功,柄头还用竹为笼。 - “芟麦”指的是收割小麦。这里的“凭利刃功”表示收割工作依赖锋利的工具。 - “柄头”指收割工具的手柄部分。这里提到使用竹子来制作这个部分,可能是为了减轻重量或提高耐用性。 - “都覆黄云入笼中”意味着所有的小麦都被收集并存放在竹制的笼子里(“黄云”比喻金黄色的麦穗)。 2. 译文: 收割麦子时,虽然依靠锋利的工具
【注释】 热釜:比喻缫丝时,用沸水煮茧,使之变软后拉成丝。蚕家热釜趁缫忙,火候长存蟹眼汤:指用沸水来烫煮蚕茧,直到变成熟蚕,然后拉成丝。多茧不须愁不辨:指缫出的蚕丝数量多了,就不用担心分辨不清了。时时频见脱丝𨊧:指缫出来的蚕丝不断,经常可以看到脱丝的茧子。 【译文】 蚕农正在忙着用热釜烫煮蚕茧,用沸水来烫煮蚕茧,直到变成熟蚕,然后拉成丝。 缫出多的蚕丝不用愁,因为已经能辨别出蚕丝的好坏了。
注释: - 冷盆:古代指一种用来盛放食物的器具,多用瓷质或瓦质制成,形似盆而小,通常有盖。这里指一种简单的餐具或容器。 - 添水火微燃:在瓦盆里添加了少量水和火,使得瓦盆开始微微加热。 - 茧绪抽来细缴全:茧绪是指蚕吐丝时的茧,抽来即取出来,细缴全指把茧丝全部抽出来并整理成完整的形状。 - 不似贵家华屋底:不像那些富贵人家华丽的屋檐下。 - 空教纤手弄清泉:只能让纤手去澄清泉水。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歌内容,把握其思想情感,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分析诗歌的手法、语言特点等。本题要求对诗句进行逐句释义并赏析,所以考生要对全诗的内容有准确的把握,同时要掌握一定的古代诗词的相关知识,如词牌名、韵脚等。 “蟠车”,即织布机,这里指女子纺织。“绩纺功才毕”,意思是织布女子刚刚完成了她的纺织工作。“绩纺功”,织布女子的工作,“才毕”
【注释】 络车:古代的一种乐器,用牛筋或羊皮绷紧制成弦,用拨子拨动。軖(jiào):牛筋。张:绷紧。轴头:指琴弦的一端。引篗:指琴弦上系着的绳索。逗绳圈:指弹拨时手指所接触之处,也即琴弦的一部分。一钩:拨子。递控:依次弹奏。独缕:指琴弦上的一根丝线。入卧缠:进入指缝中,形成缠结。几向:几次。华筵:华丽的宴席。理冰弦:调弄琴弦使之像冰一样清凉。 【赏析】 此诗是一首五律,描写了弹奏乐器的情景
注释: 屝:草鞋。蒯:用蒯草编成的席子,一种用蒯草做的草鞋。菅:用菅(即芦)草做的席子。柔韧自编成,不换仍呼不借名。长向绿蓑衣底著,两行偏称野夫情。 译文: 草鞋是用蒯草编织而成的,虽然经常更换,但它的名称却依然如故。长年累月穿在绿蓑衣下面,两行草鞋正好适合我这位山野老农的性情。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草鞋的诗作,诗人通过草鞋这一物象,展现了自己对家乡生活的深深眷恋以及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
【注释】 1. 平如铺簟:形容水面平静。簟,竹席; 2. 浅于舟:形容水浅,小船可以漂浮在水上,也可以说“舟浮浅水”; 3. 谷实摊来亦易收:形容谷子被晒后很容易收割; 4. 高凤麦:指高凤的稻田,相传为西汉初年名臣张良种下的水稻品种,因稻米晶莹如玉,味美可口而闻名; 5. 漫教平地雨漂流:漫教,任凭;平地,平坦之地;雨,指降雨;漂流,随波逐流。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丰收景象的一种赞美
【注释】 罗:丝织品。机:织布机。玉尘:指玉制的纺锤,这里比喻细碎的纤维。方池:方形水池,此处借指水轮。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通过描写春雷声殷、雪成围,收拾罗床别有机,才得水轮轻借力等细节刻画出诗人对新制水车的喜爱之情。全诗以“罗”为线索串起全文,层层铺展,细腻入微地描绘了制作水车的每一个环节,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水车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最后一句“方池匀受玉尘飞”,则巧妙地运用比喻手法
【注释】利刃:锋利的农具。麦钐:一种镰刀,用来收割麦子。𠛎镰:即镰刀。 译文:锋利的农具与犁铧一样,铲除杂草却有特殊的功劳。回头看那无边无际的金黄色麦田,不用𠛎镰卷起已经空荡荡。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农民使用利刃和𠛎镰在田野劳作的场景,表现了农民辛勤劳动的精神风貌。诗人通过对这两种农具的描述,赞美了农民的智慧和勤劳,同时也表达了对农民辛勤付出的敬意
注释:瀑布中悬挂着护土沙,飞流聚沫白生华。 译文:瀑布中悬挂着护土沙,飞流聚成泡沫白如花。 赏析:首句写瀑布的景色,用"瀑布中悬护土沙"形容瀑布的雄壮景象。第二句描写瀑布水势的汹涌澎湃,以及水花四溅的情景。最后两句以雪景作结,写出瀑布水声如雷鸣般响亮,使整个山谷回荡在轰鸣之中,如同积雪消融后汇成溪水流淌,激起了浪花。整首诗描绘出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