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菅柔韧自编成,不换仍呼不借名。
长向绿蓑衣底著,两行偏称野夫情。

注释:

屝:草鞋。蒯:用蒯草编成的席子,一种用蒯草做的草鞋。菅:用菅(即芦)草做的席子。柔韧自编成,不换仍呼不借名。长向绿蓑衣底著,两行偏称野夫情。

译文:

草鞋是用蒯草编织而成的,虽然经常更换,但它的名称却依然如故。长年累月穿在绿蓑衣下面,两行草鞋正好适合我这位山野老农的性情。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草鞋的诗作,诗人通过草鞋这一物象,展现了自己对家乡生活的深深眷恋以及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首句“蒯菅柔韧自编成”,直接点明了草鞋的制作材料——蒯草和菅草,这两种植物都是生长在田野中的,具有很高的韧性,很适合编织成草鞋。这里的“柔韧”二字,既描述了草鞋的材质特点,又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自然材料的赞美之情。第二句“不换仍呼不借名”,则进一步突出了草鞋的耐用性,即使经过无数次的更换,其名称仍然如旧,没有因为磨损而改变。这里的“不换”二字,既是对草鞋耐用性的夸张描述,也是对草鞋价值的一种肯定。第三句“长向绿蓑衣底著”,则是将草鞋与绿蓑衣紧密结合在一起,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田间劳作时的场景。这里的“长向”二字,不仅表现了草鞋与绿蓑衣之间的亲密关系,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热爱和依恋。最后一句“两行偏称野夫情”,则将草鞋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相连,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土地的眷恋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这里的“两行偏称野夫情”,既是对草鞋形状的巧妙比喻,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以草鞋为载体,通过对草鞋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还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