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编藤竹作长笼,块石填来势自雄。
螮蝀有形横巨浸,鲲鲸无力战秋风。
波涛已卷奔腾势,垄亩都归捍御功。
拟唤六丁鞭尔去,若为能障百川东。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石笼的描写,展现了石笼的雄伟与坚固。下面我将逐句解释这首诗。

首联:
“谁编藤竹作长笼,块石填来势自雄。”

  • 注释:这是在描绘石笼的制作过程。石笼是用藤竹编制而成的大笼子,然后填充石头使其更加坚固。这显示了石笼的设计者具有高超的技巧和深厚的工艺水平。同时,通过用“势自雄”来形容石笼,也表达了其强大的气势。

次联:
“螮蝀有形横巨浸,鲲鲸无力战秋风。”

  • 注释:这两句进一步描述了石笼的形状和作用。螮蝀是一种巨大的水生动物,而石笼则像它一样横卧在巨大水体之上。鲲鲸虽然强大,但面对石笼却显得无能为力,只能无奈地面对秋风吹过的水面。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石笼的强大和威猛。

第三联:
“波涛已卷奔腾势,垄亩都归捍御功。”

  • 注释:这两句描述了石笼的效果如何。当波浪汹涌时,石笼如同守护者一般,抵挡住海浪的冲击。同时,石笼也保护了农田,让农民能够安心耕作。这两句通过描绘石笼的防御功能,表达了人们对它的感激之情。

末联:
“拟唤六丁鞭尔去,若为能障百川东。”

  • 注释:这是诗人对石笼的评价和期待。他希望石笼能够继续发挥作用,保护人们免受灾难。同时,他也期待石笼能够继续存在下去,成为历史的见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石笼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望。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石笼的描绘,展现了其强大的气势和防御功能。诗人通过对石笼的赞美,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历史的尊重。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诗人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对国家安全的担忧。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