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已见光如拭,再过都无迹可寻。
本拟助禾轻着力,却凭偃草重于风。
禹门似是崇三级,巫峡还同束众流。
花径有同流暗水,桃源误认出残红。
【注释】
一行已见光如拭:一队人马已经过去了,连一点踪迹都看不到了。
本拟助禾轻着力:本来打算轻轻助一臂之力。
却凭偃草重于风:但凭那弯曲的草丛重于大风。
禹门似是崇三级,巫峡还同束众流:禹门山好像有三层高,巫峡的水好像把众水都捆住一样。
花径有同流暗水,桃源误认出残红:花径上有暗水流过,误将那桃花源当成了一片残红。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作者以“禹门”、“巫峡”等历史遗迹为题,抒发了自己对前朝兴亡的感慨和对当今政治局势的忧虑。全诗用典贴切而自然,语言流畅、含蓄蕴藉。
首联“一行已见光如拭,再过都无迹可寻。”意思是说,一队人马已经过去,连一点痕迹都找不出了。“行”字点明了时间,“光如拭”表明了时间之短。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慨叹。
颔联“本拟助禾轻着力,却凭偃草重于风。”意思是说,我原打算帮助禾苗轻快地生长,却凭那弯曲的草地重于大风。这里,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想要有所作为却力不从心的无奈之情。
颈联“禹门似是崇三级,巫峡还同束众流。”意思是说,禹门山好像有三层高,巫峡的水好像把众水都捆住一样。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禹门山和巫峡水的特点。
尾联“花径有同流暗水,桃源误认出残红。”意思是说,花径上有暗水流过,误将那桃花源当成了一片残红。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反思和对于未来的担忧。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未来发展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