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民如何?戏适因块壤。相从杂稚耋,峙立越寻丈。
乘平初侧一,得隽终杀两。徒歌足欢愉,至意自融盎。
帝力既不知,大德日荡荡。尔来几千年,古俗遂长往。
虽云遗制在,淳风邈难想。谁能陶真乐,返古如指掌。
怀哉壤父歌,三复有遗响。
【注释】
泰和:即《泰和》乐,是周朝的乐名。如何:怎样样?戏适:游戏地玩耍。因块壤:因为这块土地而玩。杂稚耋:与老人儿童杂处。峙立:直立,站立。越寻丈:超过一丈。乘平:指音乐节奏平稳。初侧:开始时偏于一端。得隽:获得成功。杀:减弱。徒歌:徒然高唱。至意:真诚之意。自融盎:自然愉快。大德:伟大的恩德。荡荡:广大无边的样子。尔来:从现在算起。几千年:几千年的历史长河。淳风:美好的风俗。邈难想:遥远难以设想。真乐:真正的快乐。怀哉:怀念呀。壤父歌:泰和乐中《击壤歌》。遗响:遗留的声音。三复:三次反复吟诵。
【赏析】
《击壤歌》,又名《泰和乐章》,是一首反映上古时代人民生活状态、歌颂劳动人民安乐幸福生活的古乐曲,也是古代诗歌的佳作之一。此诗以“击壤”为题,描绘了上古时代人民的生活情景,表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质朴流畅,意境深远,寓意深刻,富有哲理。
首联:“泰和民如何?戏适因块壤。”这是对上古时代人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他们生活在一个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中,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颔联:“相从杂稚耋,峙立越寻丈。乘平初侧一,得隽终杀两。”这是对上古时代人们交往方式的描绘。他们与老人儿童杂处在一起,互相嬉戏玩耍;他们的交往方式简单而纯真,没有过多的世俗之累。在音乐节奏平稳的旋律中,他们尽情享受着快乐的时光。
颈联:“徒歌足欢愉,至意自融盎。”这是对上古时代人们歌唱方式的描述。他们在歌声中表达着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歌声中充满了真诚之意,使得周围的人也感到了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尾联:“帝力既不知,大德日荡荡。尔来几千年,古俗遂长往。”这是诗人对上古时代人们生活的感慨。他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恩德笼罩之下,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从现在算起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那些美好的风俗已经成为了历史的记忆。然而,这些古老的风俗仍然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使得人们始终怀念着过去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对上古时代人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不仅是一首赞美上古时代人民生活的诗歌,更是一首揭示人们内心情感和思想的作品。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