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纺功才毕,蟠纑得此车。
行桄运枢臬,交辏寄横叉。
宛转荆钗手,周旋里布家。
岂知罗绮辈,惟务拨琵琶。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歌内容,把握其思想情感,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分析诗歌的手法、语言特点等。本题要求对诗句进行逐句释义并赏析,所以考生要对全诗的内容有准确的把握,同时要掌握一定的古代诗词的相关知识,如词牌名、韵脚等。
“蟠车”,即织布机,这里指女子纺织。“绩纺功才毕”,意思是织布女子刚刚完成了她的纺织工作。“绩纺功”,织布女子的工作,“才毕”,“才”,才刚结束的意思。“绩纺功”是织布女子辛勤劳动的结晶,“功”是成就,“才”,刚刚。“绩纺功才毕”,意思是织布女子刚刚完成了她的纺织工作。这一句是写织布女子的勤劳,突出了织布女子的贤良淑德。
“行桄运枢臬,交辏寄横叉。”意思是运行车轮的轴心用桄木制作,交错在一起用来支撑车架,横杠连接着车轮。这是说织布机的工作原理,“桄木”、“轴心”、“枢”、“轴”、“轮轴”、“辋”“辕”等关键词都是理解此句的关键。“交辏”是交错,“横叉”是横木连接,“交”,交错,“辏”,凑集,“横”,横木,“叉”,交叉,“络绎不绝”。这句话的意思是:织布机的轴心是用桄木制作的,交错在一起用来支撑车架,车轮与轴之间由横木连着。这是说织布机的工作原理,“桄木”、“轴心”、“枢”、“轴”、“轮轴”、“辋”“辕”等关键词都是理解此句的关键。这是说织布机的工作原理。
“宛转荆钗手,周旋里布家。”意思是她弯曲着手指转动梭子,织布时左右翻飞如同舞动的荆钗一样。“宛转”,弯曲,“荆钗”,古代妇女头上的一种发饰,形如荆条,故称“荆钗”。“屈指弄机杼”,织布女在织布时,手指灵巧地操作着织布机。“屈指”,“屈曲着手指”,指在织布机上操作,“弄”,操作,“弄机杼”,即操作织布机。这句的意思是:她弯曲着手指运转梭子,织布时左右翻飞就像舞蹈中的荆钗一样。这是对织布女技艺精湛,动作娴熟生动的描写。
“岂知罗绮辈,惟务拨琵琶。”意思是哪知道那些穿罗绮的人,只追求拨弄琵琶。“罗绮”,指华丽精美的丝织品,这里泛指富贵人家。“拨琵琶”,即琵琶演奏,“拨”,弹奏,“琵琶”,一种弦乐器。“罗绮辈”,指的是富贵人家的子弟们。这句的意思是:那些穿罗绮的人,只注重弹琵琶。这是说富贵人家子弟们的庸俗。
【答案】
译文:织布女子刚刚结束了她纺织工作。运行车轮的轴心用桄木制作,交错在一起用来支撑车架,车轮与轴之间由横木连着。织布女的手指灵活而熟练地操作着织布机。哪知道那些穿罗绮的人,只追求拨弄琵琶。
赏析:
首句“绩纺功才毕”,是说织布女刚刚结束了她的纺织工作。“绩纺”,就是做衣服用的线,也就是我们说的线。“才”,刚刚之意。“绩纺功”,指织布女的纺织工作。“绩纺功才毕”,就是织布女刚刚结束了她的纺织工作。
次句“行桄运枢臬,交辏寄横叉”。是说运行车轮的轴心用桄木制作,交错在一起用来支撑车架,车轮与轴之间由横木连着。“行桄”,即运行。“运枢臬”,即运行枢轴。“行桄运枢臬”,即运行车轮的轴心。“交辏”,就是交错。“交辏寄横叉”,即交错支撑车架。“交辏”是交错,“横”,横木,“叉”,交叉,“络绎不绝”。
第三句“宛转荆钗手,周旋里布家”。“宛转”,是曲的样子。“荆钗”,是一种古代妇女头上的一种发饰,形如荆条,故称“荆钗”。 “宛转荆钗手”,“宛转”,弯曲,指织布女在织布时,手指灵巧地操作着织布机。“荆钗”,古代妇女头上的一种发饰,形如荆条,故称“荆钗”。“屈指弄机杼”,织布女在织布时,手指灵巧地操作着织布机。“屈指”,“屈曲着手指”,“弄”,操作,“弄机杼”,即操作织布机。“宛转荆钗手”,就是说她弯曲着手指转动梭子,织布时左右翻飞就像舞蹈中的荆钗一样。第四句“岂知罗绮辈,惟务拨琵琶。”意思是哪知道那些穿罗绮的人,只追求拨弄琵琶。“罗绮”,就是华美的丝绸或绢帛。“岂知”,就是哪里知道。“惟务拨琵琶”意思是哪里知道那些人只注重弹琵琶呢?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织布女的形象:她刚刚结束了她的纺织工作。她手指灵活而熟练地操作着织布机。哪知道那些穿罗绮的人,只追求拨弄琵琶。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对织布工的赞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