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杂诗》中的第十二首。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有生知有义,利萌耻亦丧 - 有生:指有生命的人或众生,这里泛指人。 - 知有义:明白并认识到正义、道德的重要性。 - 利萌耻亦丧:当私利开始萌芽时,随之而来的耻辱也随之消失。 苟得益寸私,当理委虚赏 - 苟得:如果得到了一点点私利。 - 益寸私:获得了微不足道的私利。 - 当理:按照道理。 - 委虚赏
昨天到今天,今天又到明天; 少年突然变老,却无法逃脱衰老的命运。 舜禹也孜孜不倦,忧虑的事情太多; 心术不正的人,总想侥幸地得志。 世上的道路千差万别,谗言陷害的是非很难分辨; 善人往往被蒙蔽欺骗,邪恶者则昭然若揭; 像蚯蚓一样随波逐流,赘疣却越来越明显。 真情实感并非年岁所能影响,天道变化难测难以预测
注释: 杂诗 其十 一士永日笑,一夫终年悲。 醒者常拳拳,醉者未易窥。 天地有川陆,浮沉多是非。 抚心徒自凭,岂惬人道违。 老聃适西戎,尼父志九夷。 朴风安土习,片善犹择栖。 同尘谅不污,永怀杜德机。 赏析: 这首诗以“杂诗”为题,共十句。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道德、人性等问题的探讨。 第一句“一士永日笑,一夫终年悲”,通过对比,表达了人生命运的不公平
【注释】: 杂诗 其九:杂诗的第九首。 古莽国西极:“古莽”是“荒茫”、“荒凉”的意思,“国西极”是说国土的最西边,也就是最荒凉的地方。 昼夜一昏晓:白天黑夜交替,时间循环。 民居类化迁:“民居”指百姓的住宅或村落,“化迁”有变化和迁移的意思。 日月光不照:太阳和月亮都不照亮了。 见者反虚妄:《庄子·外篇·秋水》说:“视之不见其形,听之不闻其声,循之不得其身。”意思是说,看它看不见形状
杂诗 其十三 【注释】 庖牺:伏羲氏,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教人们结网捕鱼。季世:末世。物:事、物。宇宙一括囊:将宇宙比喻为一个口袋。生生死穷窟:生生死死都陷入穷困之中。仰闻无怀氏:遥想古代的无怀氏(即伏羲氏)。嘐嘐民:惊惶的百姓。嘐嘐:同“遑遑”,惊慌恐惧的样子。岛夷:指边远的民族或地区。终礼:终结礼仪。父母死屠裂:父母死去时被屠杀肢解。孰是暴所恩?诡智苟全活:究竟谁是残暴者所加恩惠的对象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思想情感及写作背景的把握。首先理解全诗,然后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最后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古来文章士,立言称达生”的意思是自古以来文章之士,立身行道都以达于生命为最高目标。“质尽同草腐,光辉蔚何灵”的意思是我的身体已像草木腐朽一样了,我的光辉却能照耀四方!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身体已经衰老、生命即将消逝
杂诗其六 注释: 肃肃平原树,凄风拂柔条。 众鸟岂不栖,巢危霜叶凋。 达士志草泽,大名世寥寥。 非无丝与竹,大音不见招。 芥蒂尔何知,蕣荣乃崇朝。 饥羸宝蒲稗,复此弃场苗。 失路信多岐,反道获天妖。 式靡巨奸毒,宏仁来者要。 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富有哲理。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深刻理解。首先,“肃肃平原树,凄风拂柔条。”这两句描述了平原上的树木在寒风中摇曳
【注释】 杂诗八:指项羽的《垓下歌》。垓下,在今安徽灵璧西。公元前202年冬,项羽败于刘邦军于垓下(今安徽临泉县西南),率兵东归,乌江自刎。后人为纪念他,作《垓下歌》。项籍恃其重瞳,骄傲而残忍,曾荐渔猎以自娱。范增劝他乘机攻刘邦,项羽不从,遂致失败。吕洞宾,道教仙人。传说他曾为项羽出谋划策,助其平定江南,但终因天命难违而死。项羽死后,天下大乱,吕洞宾却能驱除奸佞,平治百姓,成为人民的保护神
归隐图 舟楫江湖远,云霞岛屿平。 遥天兼水净,迟日带霜明。 草泽人谁在,林泉计已成。 问津逢季路,蹈海识田横。 去敛千秋气,来矜万古情。 风云徒入梦,屠钓不嫌名。 望气知埋剑,临流想濯缨。 明珠虽万斛,魁璧重连城。 书得圯桥秘,门如谷口清。 卧龙终一起,嘘洒为苍生。 注释: 1. 舟楫江湖远(江湖:指江河湖海等水域) 2. 云霞岛屿平(云霞:形容天空中云朵的形状或颜色,岛屿:指陆地上的小岛)
良辰惬幽趣,曳杖穷山樊。 良辰:美好的时刻;惬:满意;曳杖:拄着手杖;穷:尽;樊:篱笆;这句意为:好时辰令人心旷神怡,拄着手杖走完山间的小路。 冉冉草泽中,披荆撷皋兰。 冉冉:慢慢;草泽:草塘;披荆:拨开荆棘;掇:摘取;皋兰:香蒲。这句意为:在缓缓的草地上慢慢行走,采摘香蒲。 馨香临绝谷,懿此出清源。 馨香:香气;临:面对;绝谷:深谷;懿:美;这两句意为:香气扑鼻面对深深的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