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士永日笑,一夫终年悲。
醒者常拳拳,醉者未易窥。
天地有川陆,浮沉多是非。
抚心徒自凭,岂惬人道违。
老聃适西戎,尼父志九夷。
朴风安土习,片善犹择栖。
同尘谅不污,永怀杜德机。

注释:

杂诗 其十

一士永日笑,一夫终年悲。

醒者常拳拳,醉者未易窥。

天地有川陆,浮沉多是非。

抚心徒自凭,岂惬人道违。

老聃适西戎,尼父志九夷。

朴风安土习,片善犹择栖。

同尘谅不污,永怀杜德机。

赏析:

这首诗以“杂诗”为题,共十句。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道德、人性等问题的探讨。

第一句“一士永日笑,一夫终年悲”,通过对比,表达了人生命运的不公平,同时也揭示了人生的痛苦和无常。这里的“士”和“夫”都是指人,分别代表了成功和失败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第二句“醒者常拳拳,醉者未易窥”,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清醒的人虽然常常充满斗志,但也可能因为过度的执着而受到伤害;而那些醉生梦死的人却往往难以看清真相。这两句话共同构成了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第三句“天地有川陆,浮沉多是非”,则从宇宙的角度来阐述人生的命运。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都充满了变化和不确定性。这种变幻莫测的人生状态使得人们常常感到困惑和无助。

第四句“抚心徒自凭,岂惬人道违”,则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反思。面对人生的无常和痛苦,有些人选择逃避现实,而有些人则选择坚持和奋斗。然而,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无法完全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人性的要求。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深刻理解。

第五到第八句“老聃适西戎,尼父志九夷”,“朴风安土习,片善犹择栖”,“同尘谅不污”,“永怀杜德机”等,则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老聃(老子)和孔子都是古代伟大的哲学家,他们的思想和教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两句“片善犹择栖,永怀杜德机”则表达了诗人的人生哲学观。他认为,即使是微小的善举也需要精心选择,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他也认为人生应该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而不是仅仅为了名利而活。

这首诗通过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道德和人性等问题的独特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