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知有义,利萌耻亦丧。
苟得益寸私,当理委虚赏。
势门易变态,静烛情万状。
昔者且感伤,末流愈乖荡。
寡求足养气,澹虑始澄想。
衣食接有道,虚心守弥旷。
已矣赋远游,逍遥释尘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杂诗》中的第十二首。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有生知有义,利萌耻亦丧

  • 有生:指有生命的人或众生,这里泛指人。
  • 知有义:明白并认识到正义、道德的重要性。
  • 利萌耻亦丧:当私利开始萌芽时,随之而来的耻辱也随之消失。

苟得益寸私,当理委虚赏

  • 苟得:如果得到了一点点私利。
  • 益寸私:获得了微不足道的私利。
  • 当理:按照道理。
  • 委虚赏:放弃正当的赏赐。

势门易变态,静烛情万状

  • 势门:有权有势的门第或家族。
  • 易变态:容易发生变化或变质。
  • 静烛情万状:用烛光来照亮情感的千变万化。

昔者且感伤,末流愈乖荡

  • 昔者:过去的人们。
  • 感伤:感到悲伤。
  • **末流」:事物发展的结果或末期。
  • 愈乖荡:越来越偏离正道。

寡求足养气,澹虑始澄想

  • 寡求:少欲无为,追求简朴。
  • 足养气:足够地保养自己的精神。
  • 澹虑:淡薄忧虑。
  • 始澄想:开始清晰思考。

衣食接有道,虚心守弥旷

  • 衣食:生活所需,指基本的生计。
  • 接有道:遵循正确的道理。
  • 虚心:谦虚的心态。
  • 守弥旷:保持广阔的胸怀。

已矣赋远游,逍遥释尘网

  • 已矣:结束,不再继续。
  • 赋远游:辞别世俗,去远方旅行。
  • 逍遥:自由自在地游玩。
  • 释尘网:摆脱世俗的羁绊。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超脱态度和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人认为,一旦追求私利,就会忘记正义,变得堕落。因此,诗人提倡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通过淡薄的忧虑和宽阔的胸怀来达到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诗中的语言简练而有力,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感悟,传达了诗人对于生活本质的思考和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