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五弦琴,轩辕十二筒。
声律身为度,子民育和雍。
秦音厉爽迫,郑卫佚淫风。
晚代美无度,商声杂污隆。
岂曰穆黎庶,侔德在王宫。
中国流圣化,礼乐以知终。

炎帝五弦琴,轩辕十二筒。

声律身为度,子民育和雍。

秦音厉爽迫,郑卫佚淫风。

晚代美无度,商声杂污隆。

岂曰穆黎庶,侔德在王宫。

中国流圣化,礼乐以知终。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炎帝五弦琴
  • 炎帝五弦琴象征了华夏文明的古老传承,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源头之一。这把琴不仅代表着古代的文化传承,也承载着人们对于和平、和谐生活的期望。五弦琴的声音悠扬,能深入人心,寓意着和谐与平衡。
  • 轩辕十二筒
  • 轩辕十二筒象征着古代黄帝时期的文化繁荣。这些简牍不仅是书写的工具,更是记录历史、传递知识的重要载体。它们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进步,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1. 声律身为度,子民育和雍
  • 这句话强调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它意味着通过音乐教育来培养人们的和谐感和道德修养,使社会更加和谐美好。音乐不仅能娱乐身心,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道德观念。
  1. 秦音厉爽迫
  • 这里用“秦音”来形容秦代的音乐风格,强调其激烈、高亢的特点。这种风格反映了秦代社会的开放性和活力,同时也可能包含了对传统礼仪的忽视,导致社会风气变得浮躁。
  1. 郑卫佚淫风
  • “郑卫”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郑国和卫国,这两个国家的乐曲风格被认为过于轻佻、放纵。这里的“佚淫风”指的就是这种风格的音乐,它可能导致人们的道德观念松弛,影响社会风气。
  1. 晚代美无度
  • 这是对晚期宋朝时期审美的一种批评。宋代由于商业的繁荣和社会的变化,艺术风格变得多样而复杂,但同时也出现了过分追求新奇、忽视传统美德的现象,导致社会风气趋向低俗。
  1. 商声杂污隆
  • “商声”指的是古代商人的音乐,“杂污隆”则形容这种音乐混杂、粗俗。这里的描述反映了商人文化在社会中的渗透和影响,以及它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同时,也暗示了商业文化可能带来的道德问题。
  1. 岂曰穆黎庶
  • 这里的“穆”意为庄重,“黎庶”指百姓。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统治者的担忧,担心他们不能以身作则,反而沉迷于享乐。这种担忧体现了诗人对社会责任和道德操守的重视。
  1. 中国流圣化,礼乐以知终
  • 这是对中国古代文明的一种颂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礼仪和音乐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怀念。他认为,只有遵循传统的礼乐制度,才能使国家的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

《四时田园杂兴·其十五》是一组以诗代简的纪行诗,诗作从诗人西入秦州开始,到打算离开秦州结束。此诗生动地描绘了秦州的山川城郭自然风光之异。范成大在宋金议和期间得以从政坛回归田间。他在此诗中表达了对家园的亲切情感和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