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宓子贱,弹琴坐高堂。
单父颂贤声,四民沐春阳。
垂拱开至化,轩辕俨衣裳。
帝力何有哉,顺则归陶唐。
小大功不殊,一本叶万疆。
谁谓局州邑,牛刀安可量。

【注释】:

  1. 《杂诗》是汉末文人蔡邕所作的诗歌,共十首。此为其中的第十一首。
  2. 宓子贱:春秋时鲁国人,曾为单父宰,政绩卓著。“弹琴”、“高堂”皆指其事。
  3. 垂拱:皇帝居高官而不理政事,以垂帘听政。
  4. 轩辕:黄帝的代称。
  5. 顺:顺应。陶唐:传说中尧帝的年号,尧是上古五帝之一。
    【赏析】:
    《杂诗》十一首,是诗人蔡邕所作。这十一首诗都是以颂扬帝王之德和歌颂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为主题的。在古代中国,帝王总是被奉若神明,所以这类咏圣之作特别多。然而,从这十一首诗来看,诗人对帝王并没有盲目地歌功颂德,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帝王的政治措施上,指出这些措施给人民带来了好处。例如,“单父颂贤声”,“四民沐春阳”,就是强调了“帝力何有哉”。
    这首诗是第一首。诗人以赞颂帝王的德政开篇,然后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帝王的政治措施是如何造福于人民的。
    “吾爱宓子贱,弹琴坐高堂。”这里所说的宓子贱,即宓駌,字子贱,春秋时鲁国人。他曾任单父宰(县令),政绩卓著。“弹琴”和“高堂”都与他有关。诗人说他“爱”宓子贱,是因为“弹琴”和“坐高堂”。弹琴是一种雅事,坐高堂则表示自己身处高位,享有很高的荣誉。“单父颂贤声,四民沐春阳。”意思是说,在宓子贱当政的地方,“单父”这个地方(单父是地名)就盛传着赞美之声。老百姓安居乐业,享受着美好的时光(“四民沐春阳”):“单父”和百姓都沐浴在春天的阳光之中。这是诗人对宓子贱政治措施的具体描写,突出了他的政绩。
    “垂拱开至化,轩辕俨衣裳。”垂拱,即垂衣拱手,指君王不亲自处理政务,只靠手下的大臣去做。至化,即大教化。轩辕,指黄帝。轩辕俨,即黄帝的样子。这里的“垂拱”和“轩辕俨衣裳”都是比喻。意思是说,君王像黄帝一样,垂衣拱手,让臣下去办事,自己却能享受到太平盛世带来的安乐,真是美极了!这是对君王治国之道的一种颂扬。
    “帝力何有哉,顺则归陶唐。”陶唐,传说中唐尧的年号。这里是比喻尧的功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帝王的权力并不是最重要的东西。只要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人民就会归心顺从,就像尧舜禹那样。这是对帝王治理国家的根本方法的一种颂扬。
    最后两句是总结全诗。小大功不殊,一本叶万疆;小大功不殊,意思是说,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只要是好的、正确的,都是相同的(“小大功不殊”、“一本叶万疆”)。谁谓局州邑,牛刀可量;“局州邑”就是局限于一州一邑的意思。这里的“局”字,用来形容狭隘的眼光。意思是说,不要以为你只是局限在一个州或一个县,你的才能和作用是可以衡量得了的!这也是对帝王政治智慧的高度颂扬。
    这首诗的写法很有特色。开头先直接称赞帝王,接着又分别描绘出不同的场景和情景,然后又回过头来写君王如何垂衣拱手、享受太平,最后以“谁谓局州邑,牛刀可量”作结,既点明主题,又使全诗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