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镇成
注释如下: 富沙道中 在富沙的山路上行走。 溪上北风天雨霜,野田高下散牛羊。 溪边北风刮起,天空中洒下如霜般的秋雨。田野里,高低不平的田地里,散落着一群群的牛羊。 前村落尽乌桕叶,无数人家在夕阳。 前面的村庄,所有的房屋都被乌桕树的叶子覆盖,无数的人家都沐浴在那金黄色的夕阳之中。 译文: 在富沙的山路上行走。 溪边的北风刮起,天空降下了像霜一样的秋雨,田野中的田地高低不一,散布着牛羊。
【注释】 夕泛:傍晚乘船出游。 秋净山如拭:秋天的景色清新,山色像刚洗过一样明净。 江清一棹横:清澈的江水映衬着船桨。 挂帆延暮眺:收起帆篷,眺望远处。 趺坐待潮生:盘腿坐下,静候潮水到来。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秋日傍晚乘舟游历的情景。全诗描绘了一幅秋景图:秋天的景色清新,山色明净,江水清澈,船桨映照其中;夕阳西下,收拾帆船,远望江上;又盘腿坐下,静待潮水到来。 “秋净”
注释: 春天的竹林,曲径中流水潺潺,风送来万树花香。手持竹杖,连袂而去,踏着青青小草,心中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山林的美好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山林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喜悦和满足。 首句“岩曲泻鸣泉”,描绘了春日山林中的景象。岩曲指的是曲折的山道,泻鸣泉则形容泉水在岩石间流淌的声音。这里,“岩曲”和“泻鸣泉”相互映衬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要求考生赏析“老僧翻经”,注意赏析的角度是: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然后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注意不要脱离诗句本身,要联系整首诗歌的内容来理解赏析。 “老僧翻经”的意思是:一位僧人正在专心地念诵佛经。 “趺坐傍云根”的意思是:僧人盘腿而坐,背靠在山崖上,好像与云相接。
注释:在野桥边选择胜景,松树像鼓一样疏落;亭子幽暗,正好在水曲中;树林间升起秋烟。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诗歌。诗人以“野桥”为题,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卷。 诗人选取了一个典型的地点——野桥边。这个地点是诗人选择胜景的地方,也是他想要表达情感的地方。野桥边的景色独特,有着别样的韵味。 诗人用“疏松似鼓弦”来形容松树。这里的“疏松”和“鼓弦”都暗示着秋天的气息
【注】 棹:船桨。芙蓉渚:即芙蓉洲,在湘江中。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湘江泛舟时所写。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江上景色。诗人放掉船桨,任由船只在江面上悠然前行。随着船只的行进,天空显得格外明净;而枫叶也因秋日的到来而逐渐变得枯黄,犹如花朵一般美丽。接着,诗人继续前行至芙蓉渚,远远地看见了一群南归的大雁。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为全诗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背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此题的考点是“炼句”,要求学生能体悟诗歌的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并结合诗句写出其运用的语言特点。解答此类题型,需要平时加强背诵积累,还要多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答题时要仔细阅读全诗,理解诗意,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分析即可。 第一首:身随衡岳片云来,南极朱陵洞府开。 身随,即身随其后。 衡岳,指衡山,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 “片云”形容身轻如燕; “南极”,指南极星
``` 一上钟山万虑消,虚空楼阁翠岧峣。 金陵郁郁帝王宅,天堑悠悠南北朝。 月满石城秋似水,风高淮浦夜生潮。 未应便作乘芦去,且听仙人碧玉箫。 诗句释义 1. “一上钟山万虑消”:在钟山上,所有的忧虑都消散了。钟山可能是指中国的南京市的钟山,也称作紫金山,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景点及帝王之宅。 2. “虚空楼阁翠岧峣”:在这座楼阁中,一切显得如此的虚无缥缈和美丽
诗句解读与赏析: 1. 春竹 - 关键词: 春、竹 - 注释: 此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以竹子象征坚韧和生机。 - 译文: 春天的竹林,生机勃勃。 - 赏析: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和高洁,春天的到来使竹林更加郁郁葱葱,充满了生机。 2. 花落东皇暮 - 关键词: 花落、东皇、暮 - 注释: “花落”指的是花朵凋零,“东皇”是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这里指代春天的结束。 - 译文:
注释: 雪舟独泛 玉树:比喻高洁的品德。耸:耸立、挺拔。长空:天空。琼瑶万壑封:形容山峦如琼瑶一般,群山环绕,如同被万丈冰壁所封。夷犹:徘徊不决的样子。冰镜:指冰面,也比喻心地清白。诗思:诗中的思绪。灞桥东:灞桥在今陕西西安东郊,是古时的交通要道。诗人在此地思念故乡,所以称灞桥为“诗思”。 译文: 我独自泛舟于湖上,只见那高高的树木直插云霄。群山环抱,仿佛被万丈冰壁所封。心中徘徊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