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深
杨廉夫的《月波楼》诗作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景,通过对饮马桥头和饮马桥下景象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 第1句:“饮马桥头听鸣珂,饮马桥下雪始波。”此句通过“饮马桥头”与“饮马桥下”形成对比,暗示了诗人在桥上与桥下的两种不同体验。在桥头听鸣珂(指玉佩相击声),而在桥下看到雪花飘落,形成了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 第2句:“自从道人琴佩至
【注释】 九日:指重阳节。其二:诗中第二首。海角:极边远之地,此处指荒远之地。孤城:指孤独的城,这里指荒远之地上的城池或城堡。晚:傍晚。惊心:惊心骇魄。惊:使心动。岁月驰:岁月飞逝。惊心:惊心骇魄。 小园:小园林。枫:泛指红叶。落日:太阳落山。老圃:老园丁。菊花:泛指菊花。时:时节。 爱酒:喜爱喝酒。陶彭泽:陶渊明,晋宋之际诗人。字元亮。彭泽令,世称靖节先生。他“性本爱丘山”(《归去来辞》)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黄裳,题目是《曹娥庙》。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淑女贞诚贯九霄 - 淑女:指贤良淑德的女子。 - 贞诚:忠诚和诚实。 - 贯九霄:形容其忠诚纯洁如同高入云霄一般。 - 译文:一位贤良淑德的女子,她的忠诚和诚实贯穿九霄云外。 2. 身随父榇入寒潮 - 父榇:指的是父亲的尸体。 - 寒潮:形容天气寒冷如潮水般汹涌。 - 译文:她跟随父亲的尸体进入寒冷的潮水中。 3.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昱在宋元战争后写的一首咏史诗。诗中描绘了中原战后的景象:战鼓连天,硝烟滚滚;樱桃入夏,麦收先秋。但这一切却与昔日繁华的汴京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最后一句“独有村南垂白老,晓呼妇子饷初耘”更是突出了这一景象,表现了南宋遗民们对宋朝的眷恋之情。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和感慨。 【注释】 次乌继善城南三首 其一 中原克复近来闻, 鼓角连天起夕曛。
《行舟》 舟行常可计,风色苦相违。 落日酒杯阔,清江芦笋肥。 壮怀兹浩荡,毕景自稀微。 眼底非无见,遥空一鸟飞。 注释: - 舟行常可计:形容船只行进的规律和计划都很容易掌握。 - 风色苦相违:形容天气变化无常,与原计划的风向和风力相背离。 - 落日酒杯阔:形容夕阳下水面宽阔如酒杯。 - 清江芦笋肥:形容清澈的江水里生长着茂盛的芦笋,肥美可口。 - 壮怀兹浩荡:形容胸怀壮志,气魄宏大。 -
铁釜中莲是一首五言律诗,出自宋代诗人方回的《铁釜中莲》。全诗如下: 翠拥柔葩濯素商,谁分玉井一茎芳。 根通金气秋逾盛,雨裛铅华晚更香。 埏埴有功潜土脉,凌波无步到陂塘。 自知鼐鼎钧陶力,不受金茎沆瀣凉。 注释: 翠拥柔葩濯素商:用绿色的花朵装点着清澈的商音。 谁分玉井一茎芳:谁能够分辨出这玉井中的一茎清香? 根通金气秋逾盛:它的根与金气相连,到了秋天变得更加茂盛。 雨裛铅华晚更香
九日 其一 忆昔殊方客,故乡千里情。 何如杜员外,瞻眺梓州城。 老圃黄花在,西风白发生。 床头有新酒,涓滴尽馀倾。 译文: 回想起以前在异乡做客的日子,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思乡之情。比起杜员外,我更是感到无比的怀念,他曾经站在梓州城的城墙上,眺望着这片他深深眷恋的土地。 虽然我已经年事已高,但是那些在老圃中盛开的菊花依然存在,而西风也吹动着我的头发变白了。尽管如此,我依然有一杯新酿的酒可以喝
寒山寺 姑苏九月荒城路,一水回环客艇多。 万里西风吹落日,五更渔火乱沧波。 江村夜迥传钟鼓,池馆秋深老芰荷。 欲问兴亡吴越事,道人为我发长歌。 注释:姑苏,古地名,今苏州市;荒城,指荒凉的城池;回环,回绕曲折;客艇,客人的小船;西风,指秋风;落日,指夕阳;沧波,即沧海;江村,指江南一带的村庄;秋深,深秋季节;芰荷,即荷,一种水生植物。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姑苏(今苏州)风景的七言绝句
注释: 归梦 归梦逐飞鸟,修程柰尔何。 澄江饶浦溆,落日乱驾鹅。 近市浮图小,还家客艇多。 裁诗且消遣,随意发高歌。 译文: 归梦随风与飞鸟相伴,我追寻的脚步何时才能停歇? 澄澈的江水绕过浦溆边,夕阳染红了归途上的白鹭。 靠近集市的佛塔显得多么渺小,回家的路上客人的小船更多。 闲暇时裁剪诗篇解闷,任随心情高声高唱一曲。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的语言描写了作者归乡时的所见所感
【注释】 归途:诗人自注:“余与张伯英、王仲仪同登科,时伯英为中书舍人。仲仪为太常博士,余为秘书省校书郎,各赋《归途》诗以见意。”张伯英:指唐代诗人张祜。王仲仪:不详。西湖:今称西湖北面湖面的一片地方。盟:旧时的誓言。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杭州任幕职时写的。诗的前四句写诗人刚到杭州的心境。五日之后才回到自己的住所,一早起床,心情十分不安,担心遇到什么险情。他听到溪水潺潺,便知道前面滩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