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献夫
【译文】 自从揽取山上茅草建造这座台,今天才第一次与友人把酒相对。 当年昭然的白鹿论辩,至今仍然有馀风在草木之间吹拂。 【赏析】 《次东湖韵》是一首七律。诗中“台”即山台,诗人自筑,“尊”指酒杯,这里指饮酒。首句写诗人为筑台而自揽山茅,“一尊今始对君开”,表明诗人今日才与友人把酒相对,开怀畅饮。第二句写当年“昭然白鹿”,即晋代羊祜,他任荆州时曾作《登江陵城楼赋》。第三句写诗人重访故地,感慨良多
次韵答邓贲斋 其二 不道长安百万家,行窝乐事在天涯。 笑来龌龊者谁子,紫陌犹矜老看花。 注释: - 不道:不说,不提。 - 长安:古都城名,此指当时的京城。 - 百万家:形容人数众多,家庭众多。 - 行窝:即“行窝”或“旅舍”,此处指旅途中的住所。 - 乐事:快乐的事情。 - 龌龊:粗俗、不整洁。 - 紫陌:泛指繁华的道路。 - 矜:自豪,自满。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题干要求赏析“飞来寺阻风”一诗中的某几行诗句的艺术特点。然后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该诗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样的景象、抒发了什么情感等,并据此进行具体分析作答。 “昔年曾记一披云,此日重过十度春”,诗人回忆起曾经游历此地时的情景,那时的景色如在目前,而眼前的景色却已物是人非。“披云”一词
【注释】 水头寺:地名,在今江苏常熟。沙外鸥:沙洲上的白鸟,即沙鸥。瀛洲:指蓬莱仙境。 【赏析】 《水头寺》是宋代诗人张孝祥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作于乾道八年(1172年),张孝祥自建安移家至镇江。乾道五年(1169年),张孝祥应召为秘书省正字兼礼曹员外郎。淳熙元年(1174年),调任隆兴府通判。乾道八年(1172年),改知荆南府。本诗即是作者在乾道八年(1172年)离开建安时所作。 首联
次韵答邓贲斋 其一 怀抱何时得好开,三年尘梦落燕台。 东君似解愁人意,犹遣梅花傍酒杯。 翻译: 心中怀抱何时能够舒展开来?三年如梦般飘摇,如同尘埃一般随风飘散。春天的东君似乎理解我的忧愁,依然让梅花陪伴着酒杯,与我共饮。 注释: 1. 怀抱:内心的情感或愿望。 2. 好开:希望实现或释放。 3. 三年:此处指过去三年的岁月。 4. 尘梦:比喻短暂或虚幻的生活。 5. 东君
午日与诸炼师登聚仙台怀霍渭先甘于盘 振衣千仞欲孤搏,四壑风生五月寒。 偶忆题诗怀白社,可怜尊酒对黄冠。 龙舟锦战连珠海,角黍山堆自瓦盘。 城市山林风□别,有人曾向静中观。 【注释】: 午日:指初五,即端午。 诸炼师:指道士。 聚仙台:在今陕西西安南的骊山上。 苦于盘:指苦于世俗的纠缠。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端午佳节与众道士登上秦岭之巅的聚仙台后所作。诗人感慨万千,借古讽今
【解析】 此诗是诗人送别好友屠文治的一首赠别诗。“紫陌”指长安大道,“连镳”即并辔,谓骑马结伴同行。首联写昔日在长安大道上同车而行,如今却要分别,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颔联由眼前之景生发想象,回忆往昔与朋友同游的情景;颈联用典,以“豸冠”“铁笔”比喻自己为官的清廉,同时借指自己的仕途升迁,表达出对朝廷重用贤才的欣慰之情;尾联点明送别之意,并以“多病老西樵”自谦,含蓄地表达出对友人的祝愿。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侠的《游九龙岩》。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闻说龙岩极有情,果看奇绝冠平生。 这句诗的意思是,听说龙岩非常迷人,景色奇特美丽,让我不禁赞叹不已。 九龙化去名犹在,七曜飞来迹甚明。 这里指的是九龙岩中的九龙池,传说中有九条龙化作石头,名字仍然保留下来,而且七曜(北斗星)也在这里留下了痕迹。 杖逐黄云穿曲涧,花迎白鹤舞新晴。 这是描述作者行走于九龙岩中的景象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浮云不与此心期,自分鹪鹩寄一枝。 - 注释:浮云无法满足我的心境期待,所以我选择像鹪鹩一样在一枝枝之间寄居。 - 译文:天空中的浮云无法满足我的内心期待,所以我只能像鹪鹩一样在一枝枝之间生活。 2. 抱病幸逢明圣主,爱闲刚在太平时。 - 注释:虽然我身体有病,但幸运的是遇到了明君圣主。 - 译文:虽然我身患疾病,但我幸运地遇到了英明的君主。 3. 岩蹊菊早看无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给友人周充的诗,表达了他对友情和人生的看法。 夜送周充之舟中 其二 长江一日几风涛,元亮当年兴独豪。 高志已能辞斗粟,野人今亦买鱼舠。 百年樵谷心犹阙,万里湖山梦更劳。 归去便须寻酒伴,茫茫天地且陶陶。 注释: - 长江一日几风涛:长江在一天之中经历了多次波涛汹涌。 - 元亮当年兴独豪:指晋代的陶渊明,他曾经以高洁的志向和才华独领风骚。 - 高志已能辞斗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