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献夫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朋友深厚友谊的诗歌,诗人通过描述与朋友的相遇、相知,表达了对朋友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胥门与方昆山思道: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的相遇场景,胥门和方昆山都是诗人的朋友,他们在一起谈论人生理想,相互理解,彼此支持。 知子日已久,今朝始相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了解过程,经过长时间的交往,诗人终于认识了这位朋友,感受到了他的内心世界和思想境界。 会面良不易,开心复何惜
这首诗由明代的方献夫创作,其内容为:“归槎始得今朝报,拄杖何胜昨日情。” 。下面是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翻译、赏析: 1. 诗句解读 - 归槎始得今朝报:这里的“归槎”指的是返回的船,而“今朝报”意味着今天收到的消息或报告。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在得知有人来访的消息后的喜悦之情。 - 拄杖何胜昨日情:这里的“拄杖”是指手杖,而“昨日情”指的是昨天的情感或经历。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重逢的感慨
胥门与方昆山思道 病思日忽忽,归舟不停桡。 经途亦何远,所遇复寥寥。 昨日许市头,郑谷有深邀。 今日胥门下,俟我昆山轺。 此会良几何,为子淹崇朝。 一语终薄日,孤灯复连宵。 愧此平生怀,落落应难调。 对子若有合,由然慰无聊。 嗟载未竟言,一别不可招。 风尘日以满,关山日以遥。 谁能御天风,觅我于西樵。 【注释】 胥门:地名,今江苏苏州市南门。 方昆山:指诗人的朋友方干。 思道:思念友人方干。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注意要结合全诗的内容理解。解答时要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昔年别此庐,庐新发尚绿”意思是:去年离开这里时,这里还是一片青草,现在回来一看,草已经发了,已经变绿了。“今年归此居,庐故鬓欲秃”意思是:我今年回到这里住下,这里的草已经长高,已经把头发都遮住了。“流光不可返,我力尚能勖”意思是:时间流逝不可挽回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求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然后结合重点诗句进行分析。“渥洼之种非寰中”,渥洼是水名,这里指良马。“非寰中”意为不是天下最优良的品种。 “乘云来自瑶池宫”,这里以神话传说中的瑶池来比喻天子。“天闱十二推长雄”,意思是十二位贤臣都是杰出的人才,都位居高位。“七骏承恩新赐名”,这里以古代的七匹骏马来比喻皇上的宠臣。“金鞍玉勒相峥嵘”
【诗句注释】 1. 先民有恒训:古人有永恒的教诲。 2. 图治在任贤:治理国家在于任用贤能的人才。 3. 致道乃由学:实现治国之道,必须学习。 4. 居肆工且专:居住在市集里的人,工作既勤恳又专注于自己的事业。 5. 旁求与豫养:广泛寻找并提前准备。 6. 两法当具全:两种方法应该齐全。 7. 譬之鹤鸣阴:比喻如同鹤在阴处叫唤。 8. 又若鸿渐干:又如鸿雁渐渐靠近了岸边。 9. 圣主广咨询
南山 朝看南山云, 暮看南山月。 朝莫对南山, 南山青不歇。 春采南山芝, 冬茹南山雪。 四时自往来, 南山终不缺。 我歌南山诗, 神爽亦飞越。 况此山中人, 闻当回白发。 译文: 早晨我观赏南山的云朵,傍晚又欣赏那明亮的月亮。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那苍翠的南山始终如一,不会有所改变。春天我去采摘南山中的灵芝,冬天则去品尝南山上的雪。四季更迭,无论何时我都能看到那巍峨的南山,它从不会缺少
瑞应白鹿应制 圣人建皇极,中兴应时行。 敷理协玄化,修身臻至诚。 敬天严秩祀,尊亲先正名。 酬功举绝世,崇道釐徽称。 不遗先圣轨,遂使百度贞。 扬材达遐隐,察物无遁情。 施仁及茕独,至德本好生。 详刑洗冤牍,赈荒起疲氓。 丕谟耀洪昊,厚德浃太宁。 中州显神育,瑞麑昭物灵。 窈尔冰雪姿,粹然金玉精。 含文好无极,驯性安不惊。 如从王囿伏,靡逐蒿野鸣。 抚臣重嘉异,来贡天子庭。 肃雍献宫庙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能力。鉴赏诗歌时,首先要认真阅读全诗并理解其思想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分析诗歌的形象、意境、情感等,同时注意作者的用词特点、写作手法及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特点。答题时,首先指出“登沙堤新筑钓台次石翁韵”中的关键字词,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赏析即可,注意要答出“登沙堤”“新筑钓台”“次石翁韵”三方面的内容。最后,再指出“此是江门旧衣钵”中的关键字词
【译文】 在太液池的波光里,水清源远流不息。万年社稷依赖贤良明君。我跪拜皇帝,致治如成康之治。 向皇上稽首称颂,祝愿皇嗣繁荣昌盛。 【注释】 1. 太液:指太液池。 2. 流光:指流溢的光泽。 3. 载稽首慈圣:指皇帝向慈母般的圣母太后(即武则天)叩头称贺。 4. 成康:指周代的开国君主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 5. 炽而昌:繁荣昌盛。 【赏析】 这首诗作于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八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