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献夫
湛甘泉内翰使安南还访予西樵适予出不值 一月云山独自依,寻青偶尔出霏微。 禅房尚贮三升粟,正待天南放鹤归。 注释: 湛甘泉:指湛若水,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思想家。甘泉县(今山西临猗)人,字若水,号1680.52.294.173.1221.135.1271.1197.1309年中进士。任御史,历官礼部尚书。因得罪权相魏忠贤,被削籍归乡。后在广东讲学。曾两次出任南国子监祭酒,主持过广东的学术和教育事业
【解析】 这是一首写访友的五言绝句。首句点明时间,二句写诗人在朋友家闲散无事,三句写诗人赏花的情景,四句写友人幽居的生活情趣。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清新隽永,富有哲理,给人以美的享受。 【答案】 译文: 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我来到宗侄的门前,看到满眼繁花,心情格外舒畅。 我虽然爱花,但更爱这幽静的琴声,它仿佛在耳边鸣响。 赏析: 首句“忽忽浮生春又半”点明了时间和季节。作者以“忽忽”
这首诗的原文是: 宝鸭濯清,监河之滨,止渴之方。恍然无语坐池头,监止才知胜监流。最是濯缨犹未足,真成一饮当封侯。 译文如下: 宝鸭在清澈的水中浸泡着,这是监河之滨,用来止渴的方法。恍惚间,无言地坐在池边,才知道止渴的方法胜过了监视流水。最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洗涤帽子的清水还不够用,这真是一种浪费啊!只有喝下一口酒才能成为封侯的人。 注释如下: - 宝鸭:指用金或银制作的水器。 - 监河之滨
注释:登上峭壁,远眺远方,千峰云雾缭绕在云外,宛如绿色的屏障。 放弥六合收盈掬,此理于今信不疑。 意谓宇宙间万物皆能包容,道理至简至明,无需怀疑。 赏析:这首诗以诗人登高望远的所见所感为线索,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和诗人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领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如“燕窠”、“千峰”等,使得诗歌形象生动、意境深远。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和提示信息梳理内容,概括中心意思,并结合注释与题目的要求进行赏析。“凉凉非敢绝斯人”意思是:我不敢断绝与您这样的朋友的交往。“僻性惟宜水石邻”意思是:我这生性喜欢与水石为伴。“不识可行还可止,旁人休讶是知津”,意思是:不知可行可否停止,别人不要惊讶这是我了解水性的地方。 【答案】 舟中写怀寄王阳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是“赏析”,然后根据诗句内容,结合作者的思想情感,理解诗句所描写的画面,体会其表达的情感即可。 本诗前两句写诗人独自来到这西樵山,只见云外有座青山,不知它是否在天上还是人间;后两句说:我乘着一只小舟来到山上,独自寻访旧日的约期。一年之中能借得这春光来消遣时光。
空同翠色满天池,一曲闲将荡酒卮。 谁醉谁醒都不定,此中流止有天机。 注释:天空的颜色映照在碧绿的水潭里,一曲悠扬地唱着小曲儿。谁能确定自己会醉还是会醒呢?在这里,一切都由命运安排,就像大自然的运行一样不可预测。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诗人情感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天空的颜色和碧绿的水潭,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的环境。同时,诗人也通过描述自己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湛甘泉内翰使安南还访予西樵适予出不值 往来真叹此身浮,孤负金山与子谋。 还扫石泉松下石,肯拚三夏共眠不。 注释: 湛甘泉(1052—1104)字明叔,号湛江。临海人。绍兴进士。官至太常少卿、集贤殿修撰。有《澹斋文集》。 安南:即越南,今称柬埔寨。 西樵:即樵阳,今属广东。 金山:指浙江省杭州市的灵隐山。 三夏:夏天。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往来真叹此身浮”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湛甘泉内翰使安南还访予西樵适予出不值 注释:湛甘泉是诗人的好友,他使臣安南(今越南)归来,来拜访我。我正在西樵山游玩,他不在,所以错过了这次见面。 徘徊未得居山伴,结屋聊依野寺邻。 注释:徘徊未得,意思是没有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作伴;结屋,搭建房子;聊依,姑且依附;野寺,指寺庙附近的民宅。 何处碧山来学士,西樵白马问吾津。 注释:何处碧山,是指青山;碧山来学士,意即来自青山的贤士;西樵白马
郭总戎世臣见过石泉 疏慵自分只渔樵,故向深山小结巢。 两日明公来对酒,一壶聊下树头瓢。 注释:疏慵自分只渔樵,故向深山小结巢。意思是:我疏于拘束,自认为只是喜欢钓鱼和打柴,在深深的山里搭建了一个小小的鸟巢。两日明公来对酒,一壶聊下树头瓢。意思是:两天后,郭明公来了和我一起喝酒,我用一个空壶从树上摘下的瓢倒酒给他喝。赏析:此诗为送别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