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道
注释: 1. 青青陵上柏 - 青青:青翠,形容生命力强大。陵上柏:陵墓上的柏树,常用来象征长寿和不朽。 2. 飞飞草上尘 - 飞飞:飘飞的样子。草上尘:指草木上的尘土。 3. 皑皑壑中冰 - 皑皑:洁白的样子。壑中冰:深谷中的冰,这里比喻高洁的节操。 4. 天地若大冶,谁能久寓形 - 天地:指宇宙或世界。大冶:古代传说中的炼铁名山,这里是比喻人的世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世间如同炼铁的大冶一样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世事烦扰的感慨。 第一句“拟生年不满百”,诗人以“不足百”形容自己活不到一百岁,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第二句“人生不百年,幼老居其半”,诗人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短暂,人生只有短短的一百年左右,而在这一生中,有一半的时间是在童年和老年度过的。 第三句“况复昼夜分,忧疾多萦绊”,诗人感叹人生的苦难,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都充满了忧虑和疾病的威胁
【注释】 长至日:农历冬至后的第一个阳历1月(即冬去春来之际)。 节至:节日到来。 亲朋常满堂:亲朋好友时常满屋。 邀欢:邀请欢乐。 壶觞:酒器。古代以铜制酒器为尊,故称酒器为壶。 阳回景渐长:阳光转暖,春天来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写诗人在冬至过后,迎来了新春佳节的喜悦心情,表达了诗人对亲人、朋友团聚的珍视之情。 第一句“节至亲朋常满堂”,描绘了节日的到来,亲友们常常聚在一起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词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内容,又考核古代诗歌的相关知识。考生解答时应仔细阅读设题的选项,将选项信息代入原诗,一一比对,看是否切合诗意。 此首诗是一首七绝。前两句写诗人挽着母亲的手在海边漫步。“狸首歌残”是说狐狸唱着歌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帝京”句:意思是说,滹沱水、易水、卢沟桥,自古以来就是渔阳郡的上游地区;“圣王”句:意思是说,有圣明的君王治理天下,国家才能统一安定。 “佳气”句:意思是说,吉祥和美的气息常在五凤楼出现。 赏析: 《帝京篇》,乐府旧题,相传为汉乐府所作,内容多写京都长安风物,抒写京城生活。诗中描绘的是长安城的景象,抒发诗人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注释】 长至日:冬至的前一天。清霜,即初霜。逗,惹动。放朝,结束一天的工作。袜线,袜子缝补的痕迹。寒灰,喻指心灰意冷。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冬至日写给弟弟的信中的一首诗。诗人借写自己的感受来劝勉弟弟不要灰心丧气,要振作精神去面对困难。 首句“满路清霜逗客衣”的意思是说,一路上的初霜已经把衣服弄脏了。这句诗描写的是作者在冬至日出行的情景,用“满路清霜逗客衣”来形容旅途中的天气寒冷
【注】 宁亲:《旧唐书·文苑传上》:“太宗尝令群臣赋燕乐诗,帝曰:‘宁亲其莫如朕乎?’” 望转赊:指长安远在天边。转赊,遥望遥远的地方。 社里新诗应寂寞:指诗人的诗歌在民间很少流传。 天涯明月共光华:指诗人和远方的人共同享受明月的光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参加上元节宴席后,与朋友一起吟咏同题诗歌,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深厚的情感。 首句“宁亲归去隔仙家”,意思是作者虽然身在人间,但心却向往仙界
【注释】 1. 素质:茶叶的质地。 2. 沦(lún):污浊,沉沦。 3. 瀹(yuè):烹煮。绿尘:茶水的颜色。 4. 枯肠:空荡的肠胃,指茶水。 5. 思成:《晋书·谢安传》记载,谢安年轻时喜欢游山玩水,一次在山中看见一位女子在溪边洗衣,他见其美色而动情,于是与她攀谈起来。女子说:“我姓王名凝之(字思成),你如果喜欢我可以娶我为妻。”谢安大喜,于是与她结为夫妇。后来谢安官至丞相
【注释】 砺峰:山名。上元:农历正月十五。燕会:指元宵节的宴会。卷和韵:指用诗词作答。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砺峰上元之夜,宴集友人时即席所作,以“卷和韵”的形式来酬答主人的盛情。首句写砺峰的美景和热闹气氛;二句说作者特别记得砺峰上元的盛会;三句说明自己身在砺峰,却并不嫌弃,因为那里的景物也美不胜收;四句说自己穿着彩服,喝着美酒,也感到心满意足。全诗语言流畅自然,对仗工稳
注释:故乡的风土还没有完全改变,我已经长大,儿童的欢乐事物已经很少。我还记得小时候,鸡叫时就被母亲唤醒起来,在父亲膝盖前拜舞,试穿新衣的情景。 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童年时的快乐生活。“故乡风土未全非”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怀念。“老大儿童乐事稀”则反映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追忆,以及对于童年时光的无限怀念。最后两句“尚忆鸡鸣相唤起”和“膝前拜舞试新衣”,更是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与家人共度欢乐时光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