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至亲朋常满堂,邀欢尽日对壶觞。
不因独坐长安邸,肯信阳回景渐长。
【注释】
长至日:农历冬至后的第一个阳历1月(即冬去春来之际)。
节至:节日到来。
亲朋常满堂:亲朋好友时常满屋。
邀欢:邀请欢乐。
壶觞:酒器。古代以铜制酒器为尊,故称酒器为壶。
阳回景渐长:阳光转暖,春天来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写诗人在冬至过后,迎来了新春佳节的喜悦心情,表达了诗人对亲人、朋友团聚的珍视之情。
第一句“节至亲朋常满堂”,描绘了节日的到来,亲友们常常聚在一起,充满了欢乐和温馨的氛围。这里的“节至”既指冬至这个重要的节日,也暗示了诗人在这个时刻与亲人朋友相聚的幸福时光。而“常满堂”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团聚的频繁和持久,表达了诗人对亲情友情的珍视和感激。
第二句“邀欢尽日对壶觞”,描述了诗人如何邀请亲朋好友共享欢乐时光。在这里,“壶觞”既是饮酒器具,也象征着文人雅士的高雅情怀。诗人通过这一动作,展现了自己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友谊的珍视。整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与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的场景,还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第三句“不因独坐长安邸”,转折到了诗人独自一人在长安邸的情境。这里的“长安邸”指的是古代长安城内的官邸,也是诗人居住之地。而“独坐”则表达了诗人在节日期间独自留守家乡的无奈和寂寞。然而,正是在这种孤独中,诗人更加珍惜与亲人朋友的相聚时光和那份珍贵的情感。
最后一句“肯信阳回景渐长”,则是对前面两句的总结与升华。在这里,“阳回景渐长”意味着春天的到来,阳光逐渐变得温暖和明媚。而“肯信”则表示作者对这美好景象的深信不疑。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新一年的美好期许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通过对节日的喜悦、与亲人朋友的欢聚、独自留守长安邸的孤独以及春天来临的期盼等场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同时,这首诗也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让人不禁思考人生百态、悲欢离合的种种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