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道
【注释】 胭脂:即海棠花,又名“海棠”。故烧:古代的一种照明用具。高烛:指燃点高高的蜡烛。红妆:指艳丽的妆容。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看见一枝红花,不禁想起宫中的妃嫔们也正对着同样的景物,不由得生出许多感想来,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诗。 首句“胭脂一树晕明红”,是写眼前所见的景致。胭脂,即海棠花,又名“海棠”。故烧,即燃点高烛。高烛照红妆,以喻宫女们的粉黛如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偓的《夜观海棠用故烧高烛照红妆韵七首》。下面逐句解释: 1. 繁条婀娜叠红芳,疑是佳人向晚妆: - 繁条:指繁茂的枝条,这里用来比喻海棠树的枝条。 - 婀娜:形容身姿柔美、优雅。 - 叠红芳:形容海棠花色彩鲜艳、层层叠叠。 - 佳人:这里指的是美丽的女子或佳人,暗示海棠花像美人一样美丽。 - 向晚妆:在傍晚的时候化妆,可能是指海棠花开得正盛,就像美人在傍晚时分进行化妆。 2
注释: 1. 由来风味此中优:从这扫雪煎茶图中可以看出,这里的风味非常好。 2. 翻为羊羔锦帐羞:然而,在古代,有人将这种风味比作羊羔的锦缎,显得有些羞耻。 3. 不如僵卧蓬庐者:但比起那些宁愿躺在蓬庐中不问世事的人,我还是更喜欢这样清高闲适的生活。 4. 自是名臣第一流:所以,我认为这是名臣中的佼佼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一幅画的描述和评价。诗中通过对比的方式
【注释】 帝座:皇帝的座位。 妖星:彗星,古代迷信说彗星出现为帝王将死或改朝换代之兆。 霣(xiè):坠下。旄头:星名。 皇图:即“王图”,指国家、王朝的长远规划和宏伟目标。 西山:指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市东南,以山形如剑而得名。后泛指南方险要之地。 圣泽:指君主的恩泽。 万古流:永远流传不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美皇帝功德的咏物诗。首联写皇帝的宝座高照冀州
【注释】 夜观海棠用故烧高烛照红妆韵七首:以故烧高烛,照红妆。 仙姿冉冉娇红烛:仙女般娇美的红烛摇曳。 妃子春酣睡未足:贵妃醉酒酣睡,尚未醒来。 谪仙已去玉颜空:被贬的仙人已经离去,美人的容颜空寂。 凭栏犹忆清平曲:倚着栏杆,还想着《清平乐》这首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夜观海棠而作,诗中通过写宫女在月色下观赏海棠花,借海棠花的盛开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构思巧妙,寓意深远。
【译文】 自文皇破虏归京,蓟门天险压秦关。 骑士不窥云中郡,屯田直至纥干山。 注释: 文皇:指唐太宗李世民。 虏:这里指突厥、薛延陀诸族。 蓟门:指长城的蓟县,即今北京城北。 云中郡:在今内蒙古境内,为唐代的边防重镇。 纥干山:即古之纥结山。 【赏析】 此诗描写了唐初边塞的景象。首句点明主题,“文皇”即唐太宗李世民。次句写蓟门天险扼守着秦关,表明唐朝收复北方失地后,在边疆设防的坚固
注释:皇帝的京城在长安,这里指的是唐朝的首都。大宛马是一种来自中亚的大马,都人爱种洛阳花。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长安城的繁华景象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诗的前两句描绘了长安城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后两句则描绘了城内的繁华生活。诗人通过对比,将长安城的自然风光与城内的生活进行了生动的描绘,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注释】 清溪:清澈的水流,泛指小河。 一派:全貌,全部。 五湖:指太湖,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通:流通,相通。 云影波光:形容水的流动和反射出的云的影子。 十里:一里为一步,十里即千里。 老人洗髓初成道:指修炼到高深境界的人,其精气已炼化,身体内部已经没有杂质,可以与天地同寿。 河上公:相传是老子曾居住的地方,后成为道家修炼者的圣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夜观海棠用故烧高烛照红妆韵七首 乳燕低飞绿窗暮,开尊共惜朱颜故。文君窈窕夜当垆,百花失色如相妒。 烂熳芳英夜似烧,暝烟初傍蜡痕消。光摇翠幕微风起,何处佳人舞绛绡。 仙姿冉冉娇红烛,妃子春酣睡未足。谪仙已去玉颜空,凭栏犹忆清平曲。 译文: 夜色渐浓,窗外的绿窗下,一只乳燕低飞,仿佛带着一丝哀愁。我打开酒杯,与朋友们共饮,心中却难以抑制对逝去的青春岁月的惋惜。想起文君在夜晚卖酒的情景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为爱城南草树幽,漫携童马作春游。” - 注释: “城南”通常指代城市的南部或者郊外。“草树幽”形容自然景色的幽静美丽。“漫携童马”中的“漫”意味着随意或无目的地,而“携”则表示携带。“童马”指的是儿童的马,这里的马可能被用来作为游乐的工具。 -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城市南郊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诗人带着孩子在郊外骑马游玩,享受着宁静的自然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