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长春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茂陵多病日,诗句转清新。 注释: - 茂陵 - 指汉代皇帝刘邦陵墓所在地的茂陵。 - 多病日 - 指在病重之中度过的日子。 - 诗句转清新 - 形容诗人在病中创作的作品显得更加清新脱俗。 2. 丽藻看时辈,穷愁近古人。 注释: - 丽藻 - 精美的文藻,指文学才华。 - 看时辈 - 观察周围的文人群体。 - 穷愁近古人 - 表达自己的穷困潦倒和对古人的相似经历。
【注释】 漫题:随意题写。南高峰:在浙江杭州,为著名的风景胜地。涧西楼:指山中之水边楼阁。借我停居作卧游:意思是“借给我停歇的地方让我做一次游览”。卧游:指在旅途中或在书房里坐着看书、写字,像在游览一样。 山塔浮云当落照,寺门古石隐江流:意思是“山中的塔像浮云一样映衬着夕阳的余辉,古老的寺庙门前,石头掩映在江水流去的地方。”当:映衬。落照:夕阳的余晖。 雨中满地收秋果,日下邻家放晚牛
【注释】 夜过鉴湖:夜晚路过鉴湖。 岩色照波间:《山海经·西山经》云:“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这里借代指鉴湖的岩石色彩映照着湖水之间,显得光彩夺目。 烟际:雾气笼罩的景象。 遥知兰渚山:《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文选》李善注引《襄阳耆旧传》:“晋庾翼南渡江陵,登北固山望大江,叹曰:‘非唯地狭而吴长,水大而汉广也。’”这里是说,在烟雾蒙蒙之中
赴历下涂中作 白日散原雾,秋光照井闾。 海田秋岁早,寒木落风初。 天地身长滞,风尘役未除。 病夫心尚壮,不敢忆鲈鱼。 注释: 1. 白日散原雾:太阳照耀着大地,原野上的雾气消散。 2. 秋光照井闾:秋天的阳光照射在村庄里,显得格外明亮。 3. 海田秋岁早:沿海地区的农田在秋季开始播种。 4. 寒木落风初:寒冷的风刚刚开始吹过树木,树叶飘落。 5. 天地身长滞:天地之间仿佛停滞了一般,没有生气
【注释】 1.三江:长江,嘉陵江,岷江。 2.漾清渚:水面波平如镜的清浅水边小洲。 3.白怜茅步过:指白鹿由茅草小径穿过。 4.青见苎萝来:指青山映入眼帘,像从苎萝山传来的消息一样。 5.海气:大海上的雾。 6.春潮:春天的潮水。 7.越中回:指回到会稽(今浙江绍兴)一带。 【赏析】 这是描写作者乘舟从浙江出发,经三江口南下,沿途所见景物而作的一首纪行诗。 首联写舟行三江口时所见。“日出漾清洲”
【解析】 此诗是登金山所见,首联写景,颔联写意,颈联抒情,尾联写情。前两联写景,后两联写情,“禅宫晋代丹青旧,诗碣唐人苔藓留”两句是写景兼叙事,写金山寺的由来。“无限登临怀古意,海门风落使人愁。”是诗人抒发自己的感情。 【答案】 ①云亭:金山寺内一座高耸的塔阁。②峙:矗立。③俯出:从高处俯瞰。④晴江:指长江晴天时的景象,也可泛指江水。⑤暮烟秋:指傍晚时分的江面景色,也可以指黄昏时的山色。⑥禅宫
自黄龙洞归泛月水酌复谢允昌 水酌登山后,溪船泛月回。 岭霞依渡没,村火带星来。 鱼跃青翻棹,萤飞白照杯。 纳凉芦际好,留客钓徘徊。 注释: - 自黄龙洞归泛月水酌复谢允昌:从黄龙洞回来之后在月光下饮酒。 - 水酌登山后:在山上喝酒。 - 溪船泛月回:泛舟于溪水中,月亮倒映在水面上随着船儿回旋。 - 岭霞依渡没:远处的山峦在落日余晖中被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红色,像晚霞一样渐渐隐没在水面上。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结构及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并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思想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的特点。此题要求考生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夜泛”点明诗题,交代写作背景和时间;“落日放帆疾”写诗人乘船在傍晚时分,趁着落日的余晖,扬帆疾速而行;“长塘水气昏”,写长塘上的雾气蒙蒙,夜色苍茫;“濑声微引棹”,“濑”指溪流
湖上晚归 落日放归船,山山起暮烟。 藻青浮碍桨,鹭白浅过田。 孤塔钟声外,长桥灯影边。 遥闻喧渡口,箫鼓到城偏。 【注释】: - 落日放归船,山山起暮烟:夕阳下,船只被释放回湖中,周围的山峦开始笼罩在一层薄雾中。 - 藻青浮碍桨,鹭白浅过田:水中的海藻颜色呈现青翠,漂浮在船桨周围,而远处的水鸟则掠过平静的稻田。 - 孤塔钟声外,长桥灯影边:远处的一座孤零零的佛塔在钟声之外
前溪 注释: 1. 凉风吹雨断,细路入舟低:凉风和雨声交织,使得小径上的积水中断,小船轻轻划过。 2. 溪鸟衔花立,山鸠倚竹啼:溪边的鸟儿嘴里叼着花朵站立不动,山中的布穀鸟靠在竹子上啼叫。 3. 下菰秋意古,乔木野云凄:秋天的菰(一种植物)显得古老而萧条,野中大树与飘渺的云彩都透出凄凉之情。 4. 一路人烟少,村声何处鸡:整个旅途上几乎没有人影,只有远处村庄里传来零星的鸡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