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漾清渚,三江帆正开。
白怜茅步过,青见苎萝来。
海气如秋雨,春潮似薄雷。
空馀好山水,已是越中回。

【注释】

1.三江:长江,嘉陵江,岷江。

2.漾清渚:水面波平如镜的清浅水边小洲。

3.白怜茅步过:指白鹿由茅草小径穿过。

4.青见苎萝来:指青山映入眼帘,像从苎萝山传来的消息一样。

5.海气:大海上的雾。

6.春潮:春天的潮水。

7.越中回:指回到会稽(今浙江绍兴)一带。

【赏析】

这是描写作者乘舟从浙江出发,经三江口南下,沿途所见景物而作的一首纪行诗。

首联写舟行三江口时所见。“日出漾清洲”,写日出时分江面平静如镜,泛舟其中,犹如在清浅的小洲上荡漾。“三江帆正开”,写江上行船众多,一片繁忙景象。这两句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写出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白怜茅步过”,点出舟行的路线,“青见苎萝来”,则点出所经之地。

颔联写远望所见。“海气如秋雨”,“海气”指海上的薄雾。“秋雨”是诗人对海上薄雾的形象描述。“春潮似薄雷”,春潮涌动,浪花飞溅,有如打雷般震撼人心。“薄雷”是诗人用“春潮似薄雷”来形容春潮声势之壮。“海气”“春潮”是自然现象,但诗人通过“秋雨”、“薄雷”等字眼加以形象化描写,就使这些现象带上了浓厚的感情色彩。

颈联写近观所见。“空馀好山水”,指经过长途跋涉,终于看到了美丽的山水。“已是越中回”,指到达了目的地。“空余”和“已是”两处词语,表明诗人在旅途中所经历的千辛万苦,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

尾联写抵达故乡后的情景。“空余好山水”,与前面两句相对照,形成强烈的反差。“已是越中回”,表明诗人已经回到了家乡。“已”字,表明诗人已经回到家乡,结束了旅途生活。尾联两句以景结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