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芳
江南腊月春,寒芳吐新萼。 无媒寄远人,空唱梅花落。 注释: 《梅花落》是南朝宋诗人鲍照创作的一首乐府诗。 这首诗开头两句以杂树衬托梅花,领起全诗。 中间四句,说明自己为什么独爱梅花,尽写梅之可爱。 赏析: 诗人通过对比梅花和杂树的不同品质,表达了对不畏困难的志趣。梅花能在寒冷的霜中开放,而杂树只能在春风中摇曳,有的虽然也能在霜中开花,却又随寒风零落而没有耐寒的品质。在此,诗人将杂树拟人
【注释】 车遥遥:指车轮滚动的声音。 膏车何草草:对车子的爱护之情。 遥遥万里道:指路途遥远,行程漫长。 远道莫致思:不要去想它。 倚轮望见之:靠在车上望着远方。 只轮不可行:只有车轮在转动,但已不能前进。 去客难为情:离人难以抑制悲伤的心情。 驾车策马轮已远,肠中车轮载君返:虽然车轮已经远去,但心中的车轮仍在载着你返回。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送别朋友时所写。全诗以“遥”字开头
【注释】 遗兴:指抒发不得意时的感慨。宋山人:名不详。调笑眼双青:指眉清目秀,神采焕发的样子。高楼:指富贵人家的高楼大厦。如花妾:美貌如花的美女。月下弹筝倚醉听:指在月光下弹着筝,一边听一边沉醉。 【赏析】 此诗是一首自述其失意后归隐田园,与美人共度良宵的抒情小诗。全诗以“遗兴”起首句,直叙自己年华逝去、壮志难酬、功业难成的感慨,接着以“归来”二句点题,说明自己虽然回到家乡,但心情并不轻松愉快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西山带雨痕,南浦生秋草。 - “西山”指的是山的西面。这里的“带雨痕”意味着西山在雨中显得格外清晰,雨滴挂在山上,仿佛是山的伤痕。 - “南浦”通常指的是南方的水边或渡口。这里的“生秋草”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南浦旁生长着茂盛的草木,为画面增添了生机。 2. 烟中树若荠,波上舟如鸟。 - “烟中树若荠”中的“烟中”可能是指烟雾缭绕之中,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每句诗进行具体分析,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城南黄叶逐人飞,城上寒鸦噪晚饥。”意思是:城南的黄叶随风飘飞,城上的乌鸦鸣叫报晓。从这两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在秋天的黄昏时分外出郊游,看到的景象是落叶纷飞、乌鸦啼叫。“老树荒村停落照,遥遥山寺一僧归”,意思是:枯枝败树的村庄停着夕阳的余晖,远远地山间寺院传来了僧人归来的声音
注释:春天的一天,我登上高楼眺望四周,只见长堤上芳草初绿,古庙旁几株垂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登楼远望却看不见山村,我知道它应该在杏花盛开的地方深处。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春日登楼时所作,描写了春天的景象。诗中通过写登楼所见之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首句“长堤芳草初青”描绘了春日里,长堤上的芳草刚刚变青的美丽景象;第二句“古庙垂杨几树”则是诗人站在高处所看到的古庙旁的几棵树垂杨随风摇曳的情景
【注释】: 芳草:茂盛的野草。萋迷:草木茂盛的样子。斜:倾斜,不直。淡烟:淡淡的烟雾。疏雨:稀疏的雨。噪:使……鸣叫。新鸦:刚刚出窝的乌鸦。城南:指京城长安城南。春色浓于酒,醉杀千林桃杏花:比喻春色浓烈得胜过美酒,使满山遍野的桃杏都为之陶醉。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中逃难到四川成都时所作的。 “芳草萋迷一径斜”写诗人行至荒郊小路,只见满目芳草,绿浪滚滚,路旁的小径也因草而显得曲折斜斜
【注释】 石城:古地名,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乐府诗篇名。隋堤:隋唐时所筑的长堤,在南京城外。绿树红楼桃叶溪:绿树环绕的石头城下,长堤上是红楼翠阁,桃花盛开的江边有桃叶渡,即桃叶西陵。到日:太阳落山的时候。劳借问:劳烦地询问。莫愁:指女子名,家住在金陵(南京)北门的画桥西边,所以称莫愁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南京风光和歌咏歌妓的抒情小诗。诗人以“石城”起兴,用笔轻快自然
这首诗是诗人在秋日西郊所作,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因看木槿落花稀:看到木槿树(即木槿花)的花朵已经凋谢稀疏,因此感叹年华易逝。 更惜年光似鸟飞:更加珍惜时间如同鸟儿一样迅速飞逝。 斗酒黄鸡堪共乐:用斗酒和烤黄鸡来共同享受欢乐的时光。 青山无恙故人非:青山依然如旧而久别的朋友却不在身边。 译文: 看着木槿树上的花朵逐渐凋零稀疏,我不禁感叹岁月如梭;更让我珍惜的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意;然后结合着注解和相关注释进行分析。 本题中“双沟夜雨”是全诗的第一句,描写了一幅风雨交加、暮色沉沉的乡村夜景。诗人由景生情,联想到官衙儿女们此时的心情与自己一样。“孤村黄叶锁寒烟”,进一步渲染了凄凉冷清的氛围。“官衙儿女应相说,今夜羁栖何处边”点题,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感。 【答案】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