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芳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古寺凉蝉嘒晚风,钓鱼台近濯龙宫。 - 注释: 在古寺中,清凉的秋风吹动着树叶,发出细微的响声,就像夜晚的蝉鸣。“漱龙宫”暗指钓鱼台附近清澈见底的水域。 - 译文: 在古老的寺庙里,清凉的秋风和蝉鸣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夜晚的蝉鸣声在耳边响起。不远处的钓鱼台周围,水面清澈透明,犹如龙宫一般美丽。 2. 波摇树色浮天上,山写秋容入镜中。 - 注释: 水面波动,树影摇曳
【注释】: 三月轻风,麦浪生:三月的微风和煦,麦田里泛起层层波浪。 黄河岸上,晚波平:黄河岸边的夜晚平静如镜。 村原处处,垂杨柳:村野的原野处处都有杨柳。 一路青青,到永城:一路的青草绿树一直延伸到了永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卷,诗人从商丘出发,途经永城,沿途所见的景色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首句“三月轻风,麦浪生”以生动的画面开篇,勾勒出一幅春风吹过麦田
【注释】 小亭即事:指诗人在茅亭里即兴作的小令诗。 绿杨垂穗噪新鸦:杨柳下垂着长长的枝条,好像绿色的丝带一样。新来的乌鸦叫声聒噪。 竹里茅亭一径斜:竹丛中、茅草亭子里有一条弯曲折折的小路。 不是山人携酒至:不是那山中高人带着美酒来到这里。 小园闲杀碧桃花:这小小的园林里,闲得连盛开的桃花都懒得开了。 【赏析】 这首七绝是诗人在茅亭里即兴所作之作。首句写景,以杨柳垂穗和惊飞的新鸦点染出春天的景色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意;然后结合着注解和相关注释进行分析。 本题中“双沟夜雨”是全诗的第一句,描写了一幅风雨交加、暮色沉沉的乡村夜景。诗人由景生情,联想到官衙儿女们此时的心情与自己一样。“孤村黄叶锁寒烟”,进一步渲染了凄凉冷清的氛围。“官衙儿女应相说,今夜羁栖何处边”点题,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感。 【答案】 译文
【诗句注释】 暮春:指春天的暮时,即傍晚。 山庄:山中的别墅或庄园。 弭节:停止行进。 草庐:简陋的房屋。 短砌:矮墙。 雨余:雨水过后。 芳草合:草木茂盛,青翠欲滴。 风定:风平浪静。 落花初:刚落下的花朵。 拂尘:掸尘帚。 梁燕:燕子。 箧:小箱子,也作箱。 走壁鱼:壁虎。 岩扉:山洞的门。 辟:开辟、开拓。 洒扫:打扫庭院、清扫尘土。 长者:年长的先生、老人。 命巾车:请人驾车。 【译文】
诗句释义及译文 第1句:“立秋后一日助甫见访得霜字” - 关键词:立秋、一日、助甫、见访、得霜字。 - 注释:立秋之后,作者在某一日接待了友人(助甫)。 - 赏析:这句话描述了作者在立秋后的某个日子里,有客人来访,并与之见面交谈。 第2句:“屏居对芳草,同病喜相将” - 关键词:屏居、对芳草、同病、喜相将。 - 注释:由于疾病而长期居住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中。 - 赏析
春日山庄 得归仍喜故园春,日日花前倒葛巾。 自惜年光催短鬓,平分春色与东邻。 啭枝黄鸟争歌妓,拖雨绯桃似醉人。 华发青山莫相笑,初衣会见出风尘。 注释: 1. 得归仍喜故园春: 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园,看到春天的到来依然感到高兴。"得归"表示回归,"仍喜"表示仍然很高兴。"故园春"指的是家乡的春天。 2. 日日花前倒葛巾: 每天在花前倒着戴葛巾,形容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 3. 自惜年光催短鬓:
【注释】 月宇:指夜空,天空。开天镜:比喻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大地。试晚妆:指在月夜下梳妆打扮。 秋风吹桂树:秋天的风把桂花吹落。双燕语雕梁:指燕子在屋梁上鸣叫。雕梁:雕刻花纹的梁柱。 【赏析】 《闺情》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深秋季节里的美丽图景。首句写明月高照,将皎洁的月光映射到天幕上,好像一面天镜悬挂在高空。次句以“高楼”为背景,描绘出女子在月夜下梳妆打扮的情景。后两句则通过秋风
注释: 1. 风雨春迟暮,江湖日阻修。 - “风雨春迟暮”:春天的风雨来得较晚,使得整个春季都显得有些迟缓。 - “江湖日阻修”:江湖(指河流、湖泊)的水道经常被阻断,不能通行。 2. 羁心身外遣,归计梦中求。 - "羁心":指被流放或羁旅他乡的心情。 - "身外遣":用其他事物来分散注意力,排解心中的忧愁。 - "归计梦":在梦中寻求回归故乡的计划。 3. 花落啼莺尽,泥香乳燕留。 -
解析 1. 诗句逐句释义 - 曙色起林鸦: 天刚破晓,乌鸦开始在树林中啼叫。 - 青天明晓霞: 晴朗的天空中,出现了美丽的朝霞。 - 蒹葭晞白露: 早晨的阳光照射到蒹葭上,露水变得清澈透明。 - 墟里带清沙: 村庄里的小路旁,有细沙被风吹走。 - 老骥长途怯: 千里马因为长时间的旅行而感到疲惫。 - 新鸿一字斜: 天空中飞过的一群鸿雁排成“一”字形。 - 不知时序晚: 不知道时间已经到了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