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吉
【注释】 南津:长江中游北岸的渡口名。阻风:因风浪太大而停船不进。苍头:仆人。茶鼎:盛放茶叶的锅。荔枝烟:用荔枝壳熏烤食物,使香气四溢,形成烟雾。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江行途中,因风浪过大,舟不得进时所作。首句点明题目和时间地点,次句写留滞之久,三句写风平浪静,四句写船上生活。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清新,生动地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与大自然亲密无间、融为一体的闲适心境。 这首诗写诗人乘船在江上航行
注释: 韶州:即韶关,今属广东省。 曲江山色青于染:形容韶关山色如青色染料般鲜亮。 点破遥空数片云:指晚霞中,天空中点缀着几朵白云,如同被画家的笔触点破。 柔橹晚经清绝处:柔橹(船桨声),是夜行江上时听到的声音。清绝处,指寂静而幽美的地方。 客愁应减两三分:客人的忧愁因看到美丽的景色而减少。 赏析: 这是一首描述韶关山水美景与作者内心情感交融的诗歌。首先
野翁短发乱鬙鬙,门外春山懒自登。 独有池鱼堪饭客,日斜闲放两三罾。 注释与赏析: - 译文一: 头发凌乱的老者在门外,看着门前的春山显得有些懒散,不愿攀登。他唯一的安慰是池中的鱼儿可以作为食物,于是在日落时放松地捕鱼,捕上二三网。 - 译文二: 老翁稀疏的白发被风吹得杂乱无章,门外的春天山景使他感到慵懒,不愿意攀登。只有池中的鱼儿可以充饥,于是他在夕阳下悠闲地捕捉两三条。 - 关键词注释:
沉香岩 【注释】 1. 岩广垂空万木斜:岩壁辽阔高耸,下方树木倾斜。 2. 仰窥如对镜中花:仰视如同看到一面镜子中的花朵。 3. 吏人报道三年外,尚有沉香积数车:官员们报告说,已经过了三年,但仍有堆积如车的沉香木。 译文: 1. 岩壁宽阔,下垂到空中,周围万木倾斜。 2. 我抬头仰望,仿佛看到了一面镜子中的花朵。 3. 过去官员们报告说,已经过去了三年,但现在仍有许多沉香木堆积如车。
江亭此刻不模糊,二十馀年寇难除。 灯火夜谈听父老,相公开府在苍梧。 注释:在江亭上看到的景象并不模糊,二十年来战乱已经消除。晚上在灯下听到一些老人谈论往事,相公开府官署设在苍梧。 赏析: 首句中的“江亭”指代诗人的所在地,即江边的小楼,这里可以联想到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次句中的“二十馀年”指的是自诗人离开家乡以来,经过二十年的战争,终于将寇贼赶出了中原地区。第三句中“灯火夜谈”则是指夜晚时分
【注释】 荼:茶。啜(chuò):喝。伊:伊水,即伊河。洛:洛水。封川馆:唐时洛阳东郊有一座茶馆,名封川馆。中书:唐尚书省六部之一,掌管文书、制诏等事。尧夫:字圣俞,河南人,是苏东坡的老师。康节:康与之的号,宋初理学家,以清真简古著称。数联诗:指《和陶潜归去来兮辞》等多篇诗作。 【赏析】 此诗为苏轼在汴梁与友人论道而作,其内容主要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当时政治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注释】 眼:眼睛。水心湄:水边的沙洲。 参差:参差不齐,错杂。 不法工倕(chuò):不以规矩为法。工倕:指木匠的祖师鲁班、巧匠公输般。 不法:不以某种规范为准绳。 法偃师:意即不以古代著名的工匠偃师为法。偃师:春秋时郑国有名的木工,善于制造机关车,曾造木鸢飞到云霄。 我:诗人自指。 三百辐:车轮辐条三百条。这里以夸张的手法写车子的辐条多,比喻人才济济,不可轻视。 肯:岂肯。轻易:轻易地对待。
【注】笋舆:指小车。悬度:渡过,越过。版版墙:指土墙。二月:指农历二月,春末夏初。麦波:泛指麦浪。苍翠:形容颜色深绿,多用来比喻茂盛的样子。菜花黄:指油菜花开,黄色的花朵繁多。 译文: 穿过百家庄的小桥,走过一道道渠道,再翻过一道道土墙。 春天二月的生活已经充实了,眼前尽是满眼的绿色,麦海波浪一样翻滚着绿波,菜地中黄色的油菜花开得正艳。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首句“笋舆悬度百家庄”
【注释】 椟:小箱子。百箭:比喻众多。激水滨:在激流中。脱骨:指脱去身上的甲壳。韬:藏匿,这里指隐藏军事机密。非真:不是真的。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悬崖上的一个古木桩为题,借物抒怀,抒发了作者对军事机密的警惕和对“兵法”的质疑。 一、二句写崖上的古木桩,用“悬崖一椟”形象地写出其高耸入云的特点,用“古嶙峋”写出它苍老而多姿的形态,又用“百箭纷披”形容其上布满了众多的箭矢
注释: 金利水口:指金利水口这个地方。 野童笑入青萝去,门掩江声落日斜:野童笑着走进青藤缠绕的门里,夕阳西下时,门前的江水发出哗哗的声音。 一段风光催客棹,傍人莫问脚头赊:这里的美景让人忍不住要划船欣赏,旁人不要询问我舟船的费用,因为我已经借了船主的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金利水口的自然风光,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