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纯
【解析】 “浮光八咏戈山”一句,前句“浮光”是说诗人自己,后句“八咏”指曹植《魏都赋》中“八咏楼”,这里指代建安邺城。曹植在诗中写道:“登台多悲凉”,“临风怀昔游,登台望所思”。“八咏”即指此诗中的“八咏楼”。 【答案】 浮光:自比曹操,说自己如同曹操一样英武、雄才大略,有文采、有胆识;八咏:指曹植《魏都赋》中的“八咏楼”。诗人把自己比作曹操,说自己有文采、有胆识,有才华。 译文:
第一句,小阁楼高入云端,如仙宫般美丽。 第二句,山间云雾缭绕,好像在变幻各种颜色。 第三句,手持拐杖登上山巅,想要找到传说中的仙境。 丹梯直通山顶,但攀登困难,难以到达
注释: 1. 移徙到宣武街,庭前有一奇特的石头,我分别为它命名。 - “移徙”指的是迁移或移动,“宣武街”是地名,这里可能是指诗人新搬到的地方,“庭前有一奇特的石头,我分别为它命名”描述了诗人为这块石头取了个名字。 2. 维益、汝修和弘甫欣然接受了我的提议,他们高兴地为我赋诗。 - “维益”、“汝修”和“弘甫”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事,“欣然接受了我的提议,他们高兴地为我赋诗”
注释: 1. 云何安乐窝:什么是安乐窝? 2. 从窟手探月:伸手去探摸天上的月亮。 3. 为悟生生机:为了领悟生命的奥秘。 4. 天根于此发:天的根源就在这里开始生长。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宣武街庭前看到一块奇石,被其美景所感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全诗通过对奇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奥秘的探索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首句“云何安乐窝”以设问的方式开篇,引发读者的兴趣
浮光八咏戈山 东望长淮水,宛如渭水清。 空明天一色,亦可濯吾缨。 注释与赏析: 浮光八咏戈山 这句诗描绘了作者站在戈山顶上俯瞰远方的景象。"浮光"可能是指太阳或者云彩的光影在水面上的反射,给人一种平静、明亮的感觉。"戈山"可能是作者所在的地理位置,也可能是对戈山的一种象征。 东望长淮水,宛如渭水清。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长淮水的欣赏和向往。长淮水可能指的是长江的支流
【诗句释义】: 久旱芍药不开,望垄有感。 红药含芳惨不开,况逢阴雨助人哀。 欲投彩笔诗全废,漫倚雕栏首重回。 荒冢望为云里舍,斑衣翻作梦中莱。 一尊仿佛承欢日,又听啼乌泪满腮。 【译文1】: 干旱的天气下,我种下的芍药花迟迟不开放,看到这景象让我感到悲哀。 鲜艳的芍药含着芳香却开不出,何况现在又遇上连绵的阴雨让人更加伤心。 想用彩色的笔写下诗歌,却发现心情全乱了,只好随便写点什么
【注释】浮光:指日光。八咏:指汉扬雄《甘泉宫赋》中的“八曲”。 戈山:《史记·封禅书》云:“太史公曰:‘自上古至三代,帝王所兴,中多惨变衰微,遂亡。及秦而亡,盖从奋臂大呼于天下者九家而已。’予观封禅山川之记,往往有以取祸者矣。” 嵂(yì):高峻。嵩少:指嵩山、少室山。 仙人:指传说中的仙人。遗旧迹:指传说中仙人留下的遗迹。 苍翠:苍翠茂盛。薄:接近。青霄:高空。 烟霞:云雾和彩霞。烂:灿烂
注释: 色相空山里,无言亘古今。 色相:指佛教的四大(地、水、火、风)和十八界(眼、耳、鼻、舌、身、意),以及一切法(因缘所生之法)。色相是佛家语,指一切有为的境界,即一切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空:佛家语,指一切事物的本质都是虚空不实的。色空:指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是虚幻的。 无言:指佛教的无量无边的妙法。亘古今:指佛法从无到有,从古到今。 嵩山面壁者,还有去来心。 嵩山:指少林寺所在地。面壁者
过吕公祠 落日荒荒短鬓寒,片云回首即长安。 行役红尘里,仙迹古道傍。 七年浑是梦,不必问黄梁。 注释: - 落日荒荒:落日的光辉显得非常荒凉,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 - 短鬓寒:指诗人因为长时间在红尘中奔波而感到鬓发微寒,形容其劳累之态。 - 片云回首:形容诗人看到一片飘忽不定的云彩,仿佛可以带他回到远方的故乡长安。 - 行役红尘里:在红尘之中四处奔走,形容诗人在世俗生活中劳碌奔波。 -
这首诗的意思是:移居宣武街,庭前有奇石。四石各题以名,维益汝修弘甫欣然赋诗余亦各得一首立禅僧。 注释:居,住;木,指树木;匪,非;又知,知道;心,内心;不二者谁子,忘言亘古今;两者中哪一个是儿子,忘记了言语贯穿古今。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禅宗的理解。诗人通过对奇石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同时,诗人也通过对禅宗的理解和感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