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淳耀
宿南有堂有感赋呈龚俭化 林黑更初递,墙高月欲沉。 长眠留化雨,半榻印同心。 梦忆他年火,听残屋后禽。 遗编忧坠绝,相与慎追寻。 注释: 1. 林黑更初递:夜深时分,树林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加黑暗。更初,表示夜晚刚开始,而林黑意味着树木在夜色中显得更加浓密、黑暗,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2. 墙高月欲沉:高高的围墙挡住了月光,使得月亮似乎要落下去似的。这里的“墙高”指的是高大的围墙
【注释】 小径:小路。 谁曾踏:谁能踩过。 寒芳已着花:冷香的花儿已经开花了。 气清春自远:空气清新,春天的气息远远地弥漫着。 姿淡月难加:姿色淡然,月亮也难以增光添彩。 不采怜幽素:不愿采摘怜惜那幽静素色的花儿。 盈盈畦任整斜:满地的花瓣任凭风吹得四散斜歪。 彼姝贞未嫁:那些姑娘们贞洁未婚。 持赠岂云差:拿着这些赠送给别人难道会差强人意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一位未嫁的女子的
【注释】 岩阿:岩石上。 疏钟:稀疏的钟声。 省:反省,觉悟。 缘空:佛教语,即“因缘生”。 半偈:佛经中的颂词。 杖藜:用草棍当手杖。 伫立:久久地站立。 凉月:清冷的月光。 萝:指萝藤,亦称“蔓荆”,一种蔓生的植物。 【译文】 夕阳西下,岩壁之上,一阵阵疏钟悠扬,仿佛波涛在夕照的余晖中荡漾。自从我心地有所觉悟,便如在此中度过了一生。钟声渐渐消失,天地间一片肃穆,半偈多行,恍若空中飘来
【注释】 (1)朔风乌鸟:北方的寒风吹动着乌鸦。 (2)裋褐:粗布衣服。 (3)翳桑:遮蔽桑树,指避署。 (4)五情还剥裂:五感(眼、耳、鼻、口、手)都因思乡而感到痛苦,感情上如同被剥裂一样。 (5)绵絮定奇温:比喻思念家乡的深切之情像棉絮那样暖和。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罢官后闲居江村时所作。诗前四句写景,“朔风”、“乌鸟”点明时间、地点,“雪埋北户”点明季节,“惊萱草”
鹤 天外一垂翅,风霜寄水湄。 近人犹见野,得性未安卑。 苔雨穿林滑,溪冰啄月迟。 高人将纵汝,谋食亦何为。 注释: - “天外一垂翅”:形容高飞远翔的鹤在天空中留下美丽的翅膀形状。 - “风霜寄水湄”:在水边度过寒冷的日子,寄托着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 “近人犹见野”:虽然靠近人群,但仍然保持着自然的野性。 - “得性未安卑”:虽然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没有满足于低贱的地位。 - “苔雨”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宿石头驿题壁》,全诗如下: 衢雨入石头,宿广成铨部。 栈车行石罅,急雨势多端。 方午戎戎暗,如春侧侧寒。 来逢关吏识,别喜故人安。 酒绿灯明里,羁魂尚未干。 注释: 1. 衢州的雨进入石头驿,在广成县的铨部住宿。 2. 栈车的车轮在石缝间行驶,大雨来得急,雨势多变。 3. 中午时分雨下得很大,天色昏暗,感觉像春天一样寒冷。 4. 遇到关吏认识我,离别时很高兴故人平安
登尧峰寺 石坛(寺庙的基座)幡影落,一径入尧峰。 竹暗云生壁,沙虚水应舂。 鹤听林外梵,猿赴食时钟。 风雨天南黑,阴崖有伏龙。 注释: 1. 石坛:指寺庙的基座。 2. 落:指飘落。 3. 一径入尧峰:意为一条小路通向尧峰寺。 4. 竹暗云生壁,沙虚水应舂:形容寺庙周围的景色,竹子茂密,云雾缭绕,沙地上的水声仿佛在敲打。 5. 林外梵:佛教经文的声音。 6. 猿赴食时钟
【注释】 1. 秋旻:秋天的云。 2. 吴会:春秋时的吴国和会稽郡地,在今江苏苏州一带。 3. 润州:三国时吴郡所辖的地名,即今天的镇江市。 4. 纳纳:指江水流动的样子。 5. 沧桑:指世事变迁、朝代更替。 6. 声闻:指名声、声望。 【赏析】 《登泖塔作》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为登高之作。全诗以登高之所见,抒发了对人生无常、历史兴亡及功名利禄等一切名利的淡泊与超脱。
壬午长至日送陈世祥省亲常山 诗句: 1. 【注释】 - 壬午:即农历壬辰年(1092年)冬至日。 - 长至:古代节气之一,标志着冬季的结束和春天的开始。 - 省亲:探望父母或亲人。 - 常山:地名,位于今河北省。 2. 【译文】 在壬午年的冬至日,我送别陈世祥去常山看望他的父母。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离别之际的深情厚谊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目的,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注释】 东风乾鹊(jié)噪檐牙:指早春时节,东风劲吹时,喜鹊叫声此起彼伏。乾:通“健”,强劲。檐牙:屋檐。 步爱青天好日华:意思是喜欢这晴朗的天气和美好的时光。 心似早梅能不放:意思是像梅花一样,即使春天来了也依然保持高洁的品质。 文章渐老看飞动:意思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的诗文逐渐老去,而那些年轻有为的人却如风中之箭一般飞逝而过。 朋好相谙恕过差:意思是朋友们相互理解,宽容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