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乌鸟噪江村,裋褐看来衣线繁。
献赋十年思捧檄,翳桑三日欲何言。
雪埋北户惊萱草,春远南陔续断魂。
中夜五情还剥裂,可怜绵絮定奇温。
【注释】
(1)朔风乌鸟:北方的寒风吹动着乌鸦。
(2)裋褐:粗布衣服。
(3)翳桑:遮蔽桑树,指避署。
(4)五情还剥裂:五感(眼、耳、鼻、口、手)都因思乡而感到痛苦,感情上如同被剥裂一样。
(5)绵絮定奇温:比喻思念家乡的深切之情像棉絮那样暖和。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罢官后闲居江村时所作。诗前四句写景,“朔风”、“乌鸟”点明时间、地点,“雪埋北户”点明季节,“惊萱草”、“续断魂”渲染了凄清的气氛。“献赋十年”暗喻自己十年苦读无成,“翳桑三日”,又暗示自己隐居江村已三年。中间四句,诗人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思乡之情写得淋漓尽致:“中夜五情还剥裂,可怜绵絮定奇温”,五感都因思乡而痛苦不堪,仿佛连心肠都被撕裂了。最后两句,诗人用典,以“绵絮”喻故乡之温暖,以“奇温”反衬思乡之深切,抒发了对故土、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情。
首句起调,点出“岁暮”二字,说明诗人是在岁末的时候写的这组诗的第二首。“朔风乌鸟噪江村”,朔风凛冽,乌鸦聒噪,正是冬令将至的时节;江村寂静,只有寒鸦的叫声打破了宁静的气氛。“裋褐”是粗布的衣服,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的贫贱。“衣线繁”指缝补的痕迹,说明自己长期隐居,没有添置新衣。从“献赋十年思捧檄”可以看出,诗人在长安应试失败,心情沮丧,只好辞官归隐,所以“十年”是虚词,表示时间之长。
二、三两句,写自己归隐江村后的心情。“献赋十年思捧檄”是说自己十年来一直想着做官,但屡试不第,只好弃文就武,投笔从戎,到江村来隐居了。“翳桑三日”是说自己在这江村已经住了三天了,可见诗人在江村生活得很孤独。“欲何言”是诗人内心无法言说的苦闷。
三四两句,写诗人对故乡的依恋。“雪埋北户”是说冬天的大雪压塌了屋门,使屋内的人感到寒冷。“春远南陔”是说春天已经过去了,而家门依然关闭着,使人感到寂寞。“惊萱草”、“续断魂”都是用典。萱草即忘忧草,传说母亲想念儿子时,常把它栽种在堂前,使它长得茂盛,儿子在外就不会忘记母亲的爱。“春远”是指春天过去,而家门依然紧闭,使人有“断魂”的感觉。这里用萱草、忘忧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怀念。
五六两句写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情。“中夜五情还剥裂”,意思是在半夜醒来的时候,诗人感到五脏六腑都像是破裂了一样的痛楚。“可怜绵絮定奇温”,诗人想用这个典故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因为家乡的棉絮是那么温暖舒适。但是诗人的心中还是充满了痛苦,因为家乡虽然温暖,却不能回去看看。
七八两句写诗人的内心感受。“可怜绵絮定奇温”,诗人用“可怜”两个字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种感情是多么深重啊!“定奇温”是说家乡的棉絮虽然很温暖,但却不能回去看一看。诗人用“奇温”来形容自己的感情,突出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全诗通过对景物的刻画表现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语言简洁生动,形象鲜明逼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