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淳耀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思想情感,并结合诗句加以分析。“建业”指南京;“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北,长江北岸的古称;“金山寺”,又名“报恩光孝禅寺”,位于江中金山上。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金山寺所见的景色。首句是说金山之高。“势不群”即“独步众山”。二句写登山之路。三句写登高远望。四句写登临所见。五、六句写游人往来不绝,诗人登上山顶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浪淘沙·自建业至京口或行或泊即事成诗六首》。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诗句释义: - 第一句:“龙吟江漠漠,叠浪隐蛮雷。” - “龙吟”形容波浪的声音如同龙在吟唱。 - “江漠漠”形容江面宽阔,水波浩渺。 - “叠浪”形容波浪层层叠叠。 - “隐蛮雷”指波浪与雷声交织在一起,难以分辨。 - 第二句:“系䌫吹还解,崩沙过复回。” -
【注释】 泊舟二首 其一单舸:孤舟。时:不时。浮云:指江上的云雾。故故长:故意地高高地飘荡。 浪兼:浪拍。凫(fú)拍岸:大雁的叫声,形容波涛拍击岸边的声音。 风引燕回樯(qiáng):风吹动燕子从船上飞回。樯:船帆。 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四月中下旬。艾:一种植物,可以入药,也可以做香料。 田歌:田间劳作的歌谣。插秧:古代农事活动之一,农民把幼苗插入水田中,使作物生长。 江南
舟晓 晓帆风力正,秋浦望何长。 飞鸟沉空翠,初暾似夕阳。 江开紫磨镜,山涌白毫光。 指点烦舟子,王城一气傍。 翻译: 晨曦的微风轻拂着帆船,秋浦的景色如此迷人,我久久地凝望着远方。 天空中的飞鸟仿佛在沉入一片翠绿之中,一轮红日缓缓升起,仿佛是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水面上。 江面如一块紫色的磨镜,山峦如同涌动的白色光芒。 指给船上的船夫看,王城就在那片云雾缭绕的地方,似乎与天际相接。 注释: 1.
注释:在建业(今南京市)到京口(今镇江市),沿途的风景相似,但每次都要停留。风中的芦苇丛中隐藏着一个小店,山火伴随着孤独的小船。昨晚占云气,以前数传邮。远远望去京口的集市,吴酒滑如油。 赏析:这首诗是李白在从建康(今南京)到江阴(今江苏江阴)途中所写,共六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此诗描绘了诗人旅途中所见景色,以及自己的心情。 一、二句“有岸皆相似,无端复一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叹之情
【注释】 龙潭驿:即建业(今南京)至京口(今江苏镇江)驿道上的驿站。事随风雨过:指世事变化无常,如同风和雨般变幻不定。身复画图中:比喻自己如同在画中一样被束缚。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流落江南期间。诗的前四句写景。首二句写山樱系马时的情景,“红”字点明春天,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后两句写世事变化无常,自己如同在画中一样被束缚。 诗的中间四句抒情。首句写诗人对国事忧虑的心情,“白日园陵气”
已完成洪上筑,都弃汉阴机。 拂席山皆响,开厨画欲飞。 玉蕤缨箬笠,金碗醉渔矶。 比较墙东老,人今遁更肥。 诗句注释 - 已成洪上筑:形容已经建成的宏伟建筑。 - 都弃汉阴机:放弃原本的策略或方法。 - 拂席山皆响:形容声音之大,仿佛连山上的草木都被震动了。 - 开厨画欲飞:比喻菜肴丰盛到让人想象中的画面都仿佛要飞起一样。 - 玉蕤缨箬笠:用玉制的簪子和竹制的斗笠作为装饰。 - 金碗醉渔矶
【注释】 甲:指军装,借指战争。 蜚鸿:大雁南飞。 林草宁无叹:树林草地难道不值得叹息吗? 当途便不同:在仕途上就不同了。 静知天下事:静静地知道天下的事情。 贫见丈夫雄:贫困却见识到大丈夫的英勇。 莫负生平意:不要辜负自己平生的志愿和志向。 临轩答至公:面对朝廷,回答公正无私的人。 【赏析】 张介兹(1450—约1516)字子羽,浙江绍兴人。他一生经历坎坷,屡遭贬谪
梁溪道中喜雨 旱干逢好雨,客路转清新。 山碧蛟龙见,江浑鲵鯱伸。 病轻沾手足,装改润衣巾。 缓我归舟乐,看他插莳频。 注释与赏析: 1. 旱干逢好雨,客路转清新: - “旱干”指的是久旱之后的天气突然变得湿润。“好雨”指及时的雨水。这句诗表达了在干旱之后遇到好雨的喜悦之情,使得旅途的艰辛和沉闷都得到了缓解。 2. 山碧蛟龙见,江浑鲵鯱伸: - “山碧”形容山色翠绿
郑超宗的《月夜过余旅舍有诗见赠次韵二首·其一》是一首充满深意的五言律诗。下面将逐句释义这首诗: 1. 芳邻兼夙好:这里的“芳邻”指的是邻居,而“兼夙好”则表示与邻居之间有着长久的好交情。 2. 晨夕互敲门:描述了邻居间频繁的来往和亲密的关系,即使是在早晨和傍晚也互相拜访,强调了邻里之间的友好往来。 3. 共被时人笑:这句表达了诗人与邻居共同面对外界的评论,不被误解或嘲笑。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