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长带甲,满野自蜚鸿。
林草宁无叹,当途便不同。
静知天下事,贫见丈夫雄。
莫负生平意,临轩答至公。
【注释】
甲:指军装,借指战争。
蜚鸿:大雁南飞。
林草宁无叹:树林草地难道不值得叹息吗?
当途便不同:在仕途上就不同了。
静知天下事:静静地知道天下的事情。
贫见丈夫雄:贫困却见识到大丈夫的英勇。
莫负生平意:不要辜负自己平生的志愿和志向。
临轩答至公:面对朝廷,回答公正无私的人。
【赏析】
张介兹(1450—约1516)字子羽,浙江绍兴人。他一生经历坎坷,屡遭贬谪,但他始终不渝于自己的政治理想,坚持“清心寡欲”、“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态度。这首诗作于作者参加会试之后。前四句是说:“我长年披挂上阵打仗,满山遍野都飞着大雁;树林里草丛间,难道不值得叹息吗?我在仕途上就不同一般啊!静静地知道天下的事情,贫困却见识到大丈夫的英雄气概;请不要辜负自己平生的志愿和志向,面对朝廷,回答公正无私的人。”
诗的前四句写诗人十年征战的生涯,表现了诗人对国家、人民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首二句写自己常年征战在外,到处都有大雁南飞,而自己却没有机会去观赏,这两句表面上是写景,实际上是抒发自己的壮志未酬之感。后二句以反诘的形式表达诗人的感慨之情,说自己在仕途上就不同一般,意思是说自己虽然历经艰辛,但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愿望。
后四句则是全诗的重点。诗人首先表明自己虽身处逆境,但却并不悲观失望,而是怀着“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态度,继续为国尽忠。接着写自己在困境中依然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够洞察世事,这两句是说自己虽然贫困潦倒,但却有远大的志向,能够识大体顾大局,不因个人得失而改变自己的主张。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的表达,说自己不要辜负自己平生的志愿和志向,要做一个正直无私的人。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从诗中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来看,可以明显地看出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眷恋之情,以及他对自身处境的清醒认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